天气炎热,人容易汗流浃背,水分盐分流失过多就会中暑,重者危及生命。有人认为在炎炎烈日下运动才会中暑,其实不然,过度饮酒,睡眠不足、生活节奏被打乱都是中暑的导火索。
那么,夏日如何防中暑呢?
平时要多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到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不得不在户外高温工作时,可将凉毛巾搭在头上。
饮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等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外出时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类服装。尽量穿浅色服装、戴隔热帽和太阳镜、有条件最好涂抹防晒霜。
应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专家提醒,每天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中暑的初期症状是小腿抽筋,腹部肌肉痉挛,重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意识不清,如不立即治疗存在生命危险。
中暑了怎么办?
要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裤。
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水中牞以浸没至胸部为宜。
几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患者的身体四周牞把皮肤擦红牞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
几种人容易产生“情绪中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坐办公室的白领、室外工作者、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的人。这些人天热时易表现出焦虑、忧郁、不安、情绪烦躁。
专家建议——在高温期间要注意自我调节;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及时补充水和维生素;保持所处环境的整洁通风。
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37℃左右。当人在运动时,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加快等,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当气温超过皮肤温度(一般为32~35℃),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如电炉、明火),或空气中湿度过高通风又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从外寻环境中吸收热,造成体内热量贮积从而引起中暑。
因为天气温度太高,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身体流失了体能,没有了充足的水份,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