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光谱分为哪几种次型?

2025-03-28 19:16: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应用三棱镜及其他光学镜片组成的一种仪器,叫作棱镜分光仪。天文学家用分光仪去观测和拍摄各个恒星的光谱,然后根据光谱的组成情况加以分类。按表面温度由高到低为序,通常将恒星光谱分为O、B、A、F、G、K、M以及R、N和S型。每个类型又按温度高低分为0~9共十种次型(有的没有十个次型)即:

早型

中间型

晚型

通常将O、B、A型星称为“早型星”,将K、M型星称为“晚型星”。其余称为“中间型星”。“早”、“晚”,最初人们以为是恒星形成的顺序,但后来发现早型星、晚型星并不代表恒星形成的早晚,但是习惯上仍保留上述称法。

恒星中有99%左右的星的光谱属于7个类型。余下的星体属于R、N和S型。R、N型星中含碳特别多,所以又称这类星为“碳星”。S型星类似于K型,但其中有重金属谱带。

早型星中温度很高,许多元素已电离化了,所以星体上大多是电离氢、电离氦。G型星中金属谱线很多。晚型星温度很低,星体上含有分子,如烃基分子(CH)和氰基分子(CN)等。

我们的太阳光谱为G2型。牛郎星光谱为A7,织女星谱为朋型。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