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国外都称唐人,但我们却不是“唐族”呢?

2025-04-14 10:15:1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灭六国实现华夏民族的第一次大一统,“秦人”从此成了华夏民族的代名字。秦虽二世而亡,但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大到汉朝建立后仍自称“秦人”。

司马迁编撰《史记》时,首次将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人,称之为“秦人”。后来汉武帝作为汉民族意识塑造的最重要人物,也在他得《轮台罪己诏》中称自己为“秦人”其中这样写道:“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勾若马’。”

大秦帝国威名声震四海,即便秦国已经灭亡,印度、罗马、希腊等大国仍将中国翻译为“秦”。而如今日本人对我们的代称“支那”和英文名“China”就是从“秦”梵文发音转换而来。

秦人”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了东汉年间,在四百多年的统治之中,大汉帝国伐匈奴、通西域、平西羌、东征朝鲜,与四周邻国的交往空前频繁,越来越多来自中原的人,开始称自己为汉人。南朝的范晔在编撰《后汉书》时也频繁地将“秦人”换成“汉人”。

大汉时期,兵强马壮,“汉”这个字已经成为了中原内地的代名词,一代又一代的先辈用“汉”这个代称,在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发出时代最强音。在“汉”这面旗帜下,大家越聚越拢久居中原的人,开始用“汉族”骄傲的称呼自己的族群。并在不断的对外战争和外族入侵中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到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原,由于没有大一统的国号,他们将统治下的中原人和少数民族分开,中原人被统称为“汉人”,就这样“汉人”的历史又被延长了几百年。

到了唐朝,中国封建社会又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唐时长安几乎可以找到欧、亚两大洲所有国家的商队,“唐人”一词因此出现,但我们期待的“唐族”却并没有形成。因为经历了五胡乱华和游牧民族内迁,大唐的中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民族,“唐人”一词用来代指他们的国籍,而民族成分则仍成为“汉人”。所以说穿了,当时的“汉人”就是用来区分中原原住民和外来户而用。但“唐人”这个词就如今天的中国人一样,随着丝绸之路,不断的传向了他国,在当时的欧洲和阿拉伯,开始称东方大国来的人为“唐人”。

回答2:

唐朝的时候长安几乎可以找到欧、亚两大洲所有国家的商队,“唐人”这个词出现了,但是我们期待的“唐族”却并没有形成。经历了战争和迁移之后,唐朝的中原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民族,“唐人”一词用来代指我们的国籍,而我们的民族则仍然是“汉族”。

回答3:

这是因为唐朝的影响力非常大,而且这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商队,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唐人,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国籍,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最后使这个名声发扬了出去。

回答4:

我们在国外都称唐人,但我们却不是“唐族”原因,这是由于当时的唐朝十分强大,外国人都称中国人为唐人,而当时的唐族并没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