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框架梁配筋,师傅跟我说 标注次梁纵向钢筋,上部筋需要用架立筋。\r\n 答:\“标注次梁\”图纸上是不会明确标注的,一般能明确判断是从主次梁相交,主梁梁高高次梁梁高低,且次梁通过主梁时,在其两侧的主梁上设了几道加密箍。次梁上部梁纵在1\/3净跨设架立筋没错,且绑扎搭接接头长度达150即可。\r\n 但是当我把所有次梁的上部纵向筋全采用架立筋时候,他又告诉我其中有几根次梁不需要配置架立筋,改为通长筋。 \r\n 答:请问你是以什么标准区分\“架立筋\”和\“通长筋\”的?平法中有这么一句话:梁上部通长钢筋或架立筋配置(上部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须注值。注意(上部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换言之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不一定是\“架立筋\”!\r\n 求问:架立筋到底在哪设置?\r\n 答:能理解下面该段话,浑者自清:\r\n 梁上部通长钢筋或架立筋配置(上部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须注值。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当同排钢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注写时须将角部纵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钢的区别。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r\n 当梁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少数跨不同者,则将该行值原位标注。 \r\n 上网查,都在说架立筋只有当箍筋多于二肢才需要配置,且在三四级抗震条件下,双肢箍仅配置通长筋即可,无需配置架立筋,\r\n 答:没有错!但并不全对!因未读懂平法中有这么一句话括号中的话:梁上部通长钢筋或架立筋配置(上部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该项为必须注值。\r\n 但我这的全是双肢箍加密区100非加密区200的。师傅还说架立筋拉通的问题,好像意思当负筋拉通,就不需要加架立筋了,改成通长筋即可,不明白啊。\r\n 答:这问就显出你不理解\“拉通\”两字。是\“架立筋\”和\“通长筋\”都要\“拉通\”的。和负筋拉通恰恰是\“架立筋\”。\“改成通长筋即可\”就可看出您认为:没有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的钢筋,才能称为\“通长筋\”。这就是理解错误。\r\n 还有一个问题,跨中的纵向受力筋是不是就是通长筋?\r\n 答:跨中的纵向受力筋是不是就是通长筋?是!但上部纵向受力筋跨中部位的钢筋可以改细(即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r\n 我答过您的题。仍是一句话:必须读通上面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