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接种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哪些人群必须注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
⑥血液透析患者;
⑦使用血液制品者;
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
⑩注射毒品成瘾者;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
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
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禁用。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虽然乙肝疫苗对这部分新生儿并无害处,但因其自身的体质状况易发生偶合事件,因此最好推迟接种时间。
接种完乙肝疫苗(共三针)一个月后,做个乙肝抗体的检查,以确定免疫是否成功。如果检查已有抗体,说明乙肝免疫成功;如果检查仍未产生抗体,则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共三针),直到产生抗体为止。 由于乙肝抗体是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个体免疫的异同,而会有所下降或消失的,所以,就算有了抗体,也应该每年做一次抗体滴度检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打加强或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 一般滴度大于10,则提示不需要打加强;滴度小于10,则提示需要打加强;滴度为0,则提示需要重新接种乙肝疫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