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料。选用新鲜黄豆,并剔除有虫眼的干瘪豆和杂质。
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膨胀,吸足水分,以利于提取蛋白质。膨胀后的黄豆体积是干黄豆的2-3倍,一般每千克黄豆用水2.5千克。如气温在5℃时泡24小时,18℃左右时泡12小时,27℃以上泡6-8小时。为了提取更多的蛋白质,在浸泡时还可加入干黄豆重量的0.3%的纯碱。
3、磨浆。加水磨碎黄豆。一般磨得越细,蛋白质提取率越高,但过滤性差;浆磨粗了,过滤容易,但蛋白质提取率低,影响产量。浆的细度以通过80目箩筛为宜。
4、过滤。过滤的目的是把蛋白质与纤维素分开。用80目萝筛制作的吊包过滤。一般洗3次渣。内酯豆腐每千克黄豆制作成6千克左右的豆浆为好。
5、煮浆。煮浆的目的是除去黄豆中对人有害的物质,如凝血剂和豆腥味,将豆浆煮到100℃,维持3-5分钟。加热过程中,由于皂角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可用消泡剂或植物油进行杀沫,以减少豆浆损失。
6、内酯点浆。先将内酯溶于水中。当豆浆温度降到80℃左右时,一手用勺上下翻动豆浆,一手慢慢地加入内酯,5分钟内完成。内酯的用量:每千克黄豆用内酯15克,超过18克,豆腐的口感有酸味,且增加了成本,少于12克,豆浆凝固不好。实践证明,采用内酯和石膏的混合凝固剂做出的豆腐和内酯豆腐基本相同。方法是:按加内酯的剂量加1/3的石膏、2/3的内酯。
7、成品。加入内酯的豆浆保温30分钟,成型稳定后即为成品。
8、工艺特点。⑴产量高。每千克黄豆比传统方法多出2-3千克豆腐。⑵贮存期长。内酯豆腐在12℃条件下能自然存放5天,即使在25℃高温条件下也可自然存放2天不变味。而传统豆腐5-6小时就会变质。⑶技术简单。该技术省去了传统方法中点脑、压包等繁杂工艺。⑷质量高。内酯豆腐的色、味均比普通豆腐好,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用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生产的豆腐。改变了传统的用卤水点豆腐的制作方法,可减少蛋白质流失,并使豆腐的保水率提高,比常规方法多出豆腐近1倍;且豆腐质地细嫩、有光泽,适口性好,清洁卫生。
工艺流程
1.精选 清除杂质,去除已变质、不饱满和有虫眼的大豆。最好选用颗粒饱满整齐的新豆。
2.浸泡 根据大豆本身质量、含水量、季节、室温来确定浸泡时间。一般春季浸泡12小时-14小时,夏季6内酯豆腐小时-8小时,冬季14小时-16小时。加水量以没过料面10厘米-15厘米为宜。大豆泡至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心,中心色泽稍暗即可。冬季可泡至十成开,即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浸泡好的大豆增重约1倍左右。
3.磨碎 按豆与水之比为1/3-1:4的比例,均匀磨碎大直。磨料期间滴水、下料要协调一致,不得中途断水或断料。磨成的豆糊光滑,粗细适当,稀稠合适,前后均匀。要尽量磨细。
4.过滤 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豆制品厂多使用离心机。使用离心机不仅隆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效率高,质量好。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目-100目的,后两次用80目的。通过三遍洗渣过滤,使渣内蛋白质含量不超过2.5%。过滤后边合并滤液,但注意加水量。一般1千克大豆加水总量(包括前几道工序)为7千克-8千克。
5.煮浆 煮浆对豆腐成品质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煮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敞开锅,另一种是内酯豆腐 机使用密封煮罐。使用敞开锅煮浆,煮浆速度要快,时间要短,不超过15分钟。锅开三次后,立即放出浆液备用。使用密封煮罐煮浆,可自动控制煮浆各阶段的温度,煮浆效果好。但应注意温度不能高于100℃,否则会发生蛋白质变性,从而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将浆煮至90℃-100℃会产生泡沫,可加入消泡剂消泡。
6.加入凝固剂 待豆浆冷却到70℃-80℃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添加量为豆浆量的0.2%-0.4%,搅拌均匀。
7.装盒 加入凝固剂后即可装盒制成盒状内酯豆腐;或待其冷却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压榨滤水后出售。
特点
内酯:是一种新型无毒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上被用作酸味剂、保鲜剂、防腐剂、蛋白质凝固剂等。内酯是一种易溶于水,在25℃下分解缓馒的白色结晶。用它代替卤水、石膏做出的豆腐具有质地细腻肥嫩,味道纯正,鲜美可口,无蛋白质流失,营养丰富,出品率高的特点。用它做出的豆腐还比-般豆腐耐贮存、防腐。在室内25℃存放两天,12℃时存放5天不变质,即使在夏季放在凉水中也能保持2-3天不腐败变质,是一种理想的豆腐凝固剂。
葡萄糖酸内脂你的添加量理论上时没错的,0.2~0.4%,注意点如下:
添加的温度要在70到80,你的量很少,所以在煮沸后稍等就与凝固剂同时转移到保温器皿中,加盖保温3到8分钟。待有凝固现象时就可以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