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接标价法下,而且必须是短期内,一国的汇率与其利率是负相关的。
直接标价法,也就是比如1美元=6.6人民币,对人民币来说,这就是人民币的直接标价法,反之,对美元是间接标价法。对于直接标价法国家的汇率,也就是人民币汇率,此汇率6.6一定与中国的利率负相关。也即是说如果中国国内利率上升的话,人民币短期内时期内会升值,1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比6.6要少。因为短期内对套利行为使人民币需求上升,供给有限,人民币会升值。
但是在长期内,情况并不如此,长期由于国际资本的流动,人民币远期必然贴水。所谓贴水就是实际人民币在远期会贬值,那么那个时候1美元可能能兑换比6.6更多的人民币,也可能维持在原来汇率不变。
"按照汇率理论一国相对利率高便有升值压力",这是说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
而按照利率平价定理,即不存在套利,而利率一般是较长时间固定不变的,那么市场自然改变汇率来抹平套利空间.这样就可以理解"高利率货币远期必贬值"
利率,是指银行存款的利息,汇率是指本币相对外币的一个比值。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利率只有一个,但是汇率,因为是跟不同的货币组合,会有很多个。光从数字上来讲,没有可比性。
拿最常见的,人民币对美元来说。如果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就像现在这个时候,人民币的升值,造成了热钱的涌入(希望先换成人民币,等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时候再换汇外币,套取汇率差),国内的流动资金就会增加,这样的情况下,国内的经济就有过热的可能。处于这个原因,央行会提高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以压缩资金的流动性。
但是这个没有绝对的情况,如果本币的升值,造成出口减弱,国内的就业、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就会下降,经济出现停滞或者倒退的情况下,央行可能减息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的流通性,增加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
以上拿中国目前的情况举例,以上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国家情况可能截然相反。以上的分析,跟中国出口型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关系。
任何经济现象都没有必然的规律,具体情况都需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