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管理,说白了没啥可管理的。学生时代,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自习的时候自习写作业。时间基本上就那些,怎么管理?
2.但是呢,学习方法不同,效率和结果就差别很大。你看很多人每天看着拼命学习,时间都不浪费,但是,考试的时候,成绩就差很多,而不是前列。为什么?
3.关键就是效果上。学了几个小时,和没学之间有多大区别?懂了哪些东西?会了哪些概念原理,会做了哪类题目?知道效果,才叫真正的学会了。
4.学生时代关键是会学习,会考试。因为,所有科目的考试,无非是在十几个章节里面,几百个考点里面,选择几十个考点,然后出相应的题目。
5.你会不会懂不懂,关键是除了概念原理之外,要懂得做题。会做题才是效果。其次,几百个考点都要懂,相应的题目都要会做,这个量是巨大的。
6.期末考试,或者高考,也只会选择几十个核心考点去考。所以,真正聪明的学生,不会是全部准备。因为最后十几天和几天的记忆,是没什么大量的。
7.考试好的,当然基本功扎实,所有考点题目都会做或者做过。但是,最后考试,也只会重点分析和猜压一部分极可能考的考点的题目去做。几百个考点。可能只会重点复习历年常考的那些部分。所以,相应的复习效率高,分数高。
1、摘抄错题,分类集中
这一点,操作上不难,贵在坚持。
第一、一定找出错题的原因,并落脚在具体的知识点上:比如:概念不清、不会查找题目关键字、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使用公式、无解题思路等等。不要让“马虎”欺骗孩子的一生,孩子有错,必然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佳。第二、把每一道错题,都分门别类的给归到具体的知识点上。
2、改错过程,毅力和稳定的考验
改错是错题本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改会、不再出错为重要。不能以改完为目的,必须从基础知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入手,达到彻底学会的目的。
怎样才能彻底学会?
分析错题根源,基础知识不够,加强复习,练、读结合,直到知识的熟练为止,再进行改错。如果是题中的关键条件,出现问题,就重点在阅题习惯培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学会审题,找准解题焦点。特别是像这样的题目,“这题在课堂上讲过”、“这类题目以前做过”、还出错,一定找到具体的根源,让老师帮助分析原因。
检验知识点是真会了、还是假会了,方法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月后,再把改过的错题重新做一遍,最好,依考试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如果再次在错了,怎么办?改过的错题有出现错误,说明这个知识点,或者这类题目应该是彻底的不会、不理解。这时,必须把注意力放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公式使用上,真正找到知识漏洞。
3、通过错题本,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对于上面,反复出错的问题,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习题集,扩大联系范围,这样还不行,一定停止练习,与老师沟通,彻底找到原因,把重点进一步向解题思路、数学思维方面倾斜,只有建立了这种知识点与题目的正确联系,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
时间管理规划肯定好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