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是什么意思

2025-03-30 07:34:3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意思是: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扩展资料

1、出处及原文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出自唐代刘方平的《春怨》,原诗如下: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2、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
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
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3、赏析

从时间布局看,诗的第一句是写时间之晚,第三句是写季节之晚。从第一句纱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内独处之人;从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飘落之花。

再从空间布局看,前两句是写屋内,后两句是写院中。写法是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从屋内的黄昏渐临写屋外的春晚花落,从近处的杳无一人写到远处的庭空门掩。

这首诗在层层烘托诗中人怨情的同时,还以象征手法点出了美人迟暮之感,从而进一步显示出诗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

4、作者介绍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回答2:

在这寂寞空寂的庭院里感受到春天的景色已经渐渐离去,满地落下的梨花,毫无情绪的关紧院门。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诗人采取了重叠渲染、反复勾勒的手法。诗中,写了日落,又写黄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写了春晚,又写落花满地,使春色扫地无余;写了金屋无人,又写庭院空寂,更写重门深掩,把诗中人无依无伴、与世隔绝的悲惨处境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增强了画面效果,深化了诗篇意境,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怨之情。

回答3:

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拓展资料

一、出自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春怨》。

二、全文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三、译文

纱窗外的阳光淡去,黄昏渐渐降临;锁闭华屋,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四、赏析

第一句是指到了时间已到黄昏、第二句用典故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后来陈阿娇幽闭而死。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句是指描写的在春季里(春天本是一年中最令人愉快的季节),已到黄昏的女子独自一人,十分的孤单和寂寞。

第四句是女人在屋里望窗外飘落到地下的梨花已经有很多了。表明女子已经很长时间不出门了。烘托出一个特定环境气氛和女子伤春情绪。

五、作者简介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回答4:

唐代刘方平的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是一首宫怨诗。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指在春季里(春天本是令人愉快的季节),已到黄昏的女子独自一人,十分的孤单和寂寞。第四句是女人在屋里望窗外飘落到地下的梨花已经有很多了。表明女子已经很长时间不出门了。烘托出一个特定环境气氛和女子伤春情绪。
希望能够采纳,谢谢了

回答5:

译文:庭院空旷寂寞,春天景色行将逝尽;梨花飘落满地,无情无绪把门关紧。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宫殡失宠的幽怨。一二句写出宫人的寂寞和内心的愁怨,住着金屋,可见曾经宠幸,如今君王不再眷顾,因此终日以泪洗面。三四句的暮春的残败景象和环境的寂寥,渲染宫人心境的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