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因其地势险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这里发生过一百余次战争,却从未被正面攻破过,所以有“蜀北屏障”、“西蜀咽喉”之说。
剑门关是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盆地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被突破,从江油到成都就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只有投降。历史上有人说打下剑门关犹得四川之说。
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邓芝说过: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重险者,谓外有褒斜、子午之险,内有剑阁之隘也。这里提到的剑阁,就是现在的剑门关。其实剑门关在蜀汉之前是没有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设关,以图中原。
史书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设立剑门关。”意思是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山势险峻,命令军民凿山架梁,修建剑阁栈道。后在此屯兵、驻军、练兵,又在峡谷隘口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后邓艾灭蜀汉时候,失去汉中根据地的姜维率三万蜀军,退守剑门关,凭借地势阻挡住钟会的十余万精兵。后因钟会偷渡阴平小道,一举迫降蜀汉后主刘禅,姜维才被迫投降。
真正让剑阁名扬天下的是一千多年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在《蜀道难》中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道出了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故也由此得出“不到剑门关,不知蜀道难”的说法。
为剑门关写诗的还有同时代的杜甫,他在《剑门》中写道: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如今剑门雄奇依旧,只有真正走到剑门关,才会知道何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只有感受过路途的颠簸,才会深刻体会到古人对剑门关“难”的认同。
都说蜀道难,而蜀道难就难在剑门关,剑门关山势陡峭,极难攀登,是蜀道中最难攀登的一段,所以说不到剑门关就也就不知道蜀道难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剑门关尤其如此,山势陡峭极不易攀爬。
在历史上,蜀道最重要关卡就是剑门关,地势陡峭,攀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