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 3、游戏继续,直到每个宝宝都被介绍到。 活动二:玩玩说说——滚珠画 目标:感知色彩的变化,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材料: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内放白纸;三小碗颜料(红、黄、蓝各1),碗内放 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坐成半圆,教师介绍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颜料,引导宝宝注 意颜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滚珠画的操作步骤。 将一张白纸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颜料碗内的玻璃球,放入盒内。再将盖子盖紧,双手扶盒两边进行摇晃。最后将盒盖打开,让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再换另一粒其他颜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进行摇晃,打开盒盖,介绍美丽的画纸。 指导要点: 请家长帮宝宝舀好颜色玻璃球,将盒盖盖紧后交给宝宝,让宝宝来摇晃滚珠。如果宝宝愿意尝试用勺舀珠,家长也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动作,帮助宝宝调换其他颜色,让宝宝重复活动,直至纸上滚满各色线条。 3、家长与宝宝一起“滚珠画”,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指导要点: 不要把各色颜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导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发宝宝的操作兴趣;注重过程中语言的提示,提高宝宝对颜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导家长带宝宝相互欣赏作品。 分散游戏: 活动一:美术活动《小刺猬背果子》 材料:小刺猬图片、宝宝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玩法:、用手指蘸颜料,用电话的方式把果子摘在刺猬的刺上。 活动二:红红绿绿分分开 材料:红绿娃娃各一个,操作材料(装有红绿两色积木的篮子人若干)。
玩法: 1、请宝宝观察教师手中娃娃,认识红色和绿色。 2、找一找教室里还有什么是红、绿颜色的? 3、幼儿操作,将篮子里的积木分开。(家长和教师指导,提醒幼儿看清颜色) 4、将分好的积木送给红娃娃和绿娃娃。教师表扬完成任务的幼儿。 活动三:小鱼吐泡泡 材料:小鱼底版图片,油画棒人手一份。 玩法:用油画棒给小鱼添泡泡,注意线条头尾的对接。 活动室二: 集体游戏:24~36个月 活动一:点名活动《朋友多多》 目标:初步培养宝宝的大胆表述能力。 材料:红色即时贴做的五角星若干个。 过程: 1、教师边摇铃鼓边唱《坐下歌》,体位保持与宝宝平等,身体随音乐节拍自然摆 动。 2、听到教师的歌声,家长帮宝宝一起收拾玩具,然后带领宝宝坐在教师的对面, 呈半圆形或扇形。 3、教师用亲切的口吻向家长和宝宝做自我介绍,然后请每位宝宝站在妈妈身边, 大声向大家问好,告诉大家自己的名字,然后老师就把小红星送给宝宝,请家长帮助宝宝贴在胸前。 指导要点: 1、家长要鼓励宝宝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 2、对于胆小的宝宝家长不要着急,第一步先鼓励宝宝能站起来。帮助他说出自己 的名字,慢慢的再自己说。 活动二:大渔网 目标:会和同伴一起听音乐做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材料:音乐磁带《小鱼游来了》。
过程: 1、教师导入:“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喽!” 2、请家长围成一个圈,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家长手拉手做渔网,听音乐跟教师边走边唱,另一位教师带领宝宝做小鱼,在“渔网”中钻进钻出。等唱到最后一句“我要抓住它!”时,“渔网”“蹲下”,被拦在网中间的“小鱼”就算被抓住了。 3、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游戏3~4遍,提醒家长做“渔网”转动时。动作幅度 小一点,注意前后多看看,不要撞到正在钻进钻出的宝宝。第二遍游戏时,请被网住的“小鱼”和家长一起做“渔网”。 分散游戏: 活动一:小厨师 材料: 1、人手1份:容易撕的彩色广告纸1张,彩色橡皮泥1罐,泥工板1块,小碟、 小碗各若干,小刀、砧板各1份,小棒1根。 2、食物图片若干。 玩法: 看图片认食品并说出名字。 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简单的食物。 活动二:我要回家 材料: 三角形、正方形形状的小卡片若干、两只盒子(盒子上贴上三角形或正方形) 玩法: 请幼儿将混乱的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正确分类,并送入相应的图形家。 活动三:小小饲养员 材料: 开口式纸盒两只,分别贴上小白兔、小猫图片;青菜、蘑菇、鱼的卡片若干 玩法: 1、请宝宝根据动物的食性用勺子喂食。
2、鼓励宝宝边喂食边说,如小兔吃蘑菇、小猫吃鱼。 (二)室外: 集体游戏 活动:捡花片 材料:雪花片;筐。 玩法: 1、情景创设,“有好多小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请你们帮忙把花宝宝送回家好 吗?” 2、孩子弯下腰来,将散落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轻轻地放入筐中。教师对孩子说 “谢谢”,鼓励孩子回答“不用谢”,看谁捡的小花最多。 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锻炼幼儿弯腰捡东西的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学说“不用谢”,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弯腰捡花片,重点观察孩子是否有弯腰这个动作。 2、指导家长提醒孩子轻轻地将花宝宝送回家。 3、鼓励孩子开口说“不用谢”。 分散游戏: 活动一:踢球 材料投放:皮球、足球门框 目标: 提高幼儿足部的力量,锻炼幼儿踢的能力,并尝试往一定的方向用力地踢。 玩法: 孩子站在指定的位置,用力踢球,将球踢进球门,也可逐渐将距离拉长,逐步提高难度。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先让孩子自由选择起点,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指导家长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力量不够,再用力些;方向不对,应该朝哪个方向踢。
3、指导能力较强的孩子家长,逐渐拉长距离,鼓励孩子积极尝试。 活动二:乌龟爬爬。 材料:轮胎、海绵垫、放置有小铃的塑料水桶、“小乌龟壳”若干。 目标:练习爬的动作,锻炼幼儿腿部力量。 玩法: 三种层次: 1、“小乌龟”在铺平的海绵垫上向家长这里爬去。 2、“小乌龟”在中间有高度的海绵垫上爬。(爬上高高的山坡) 3、“小乌龟”一边往前爬,一边头顶塑料水桶向前,体验滚筒声音的悦耳。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通过语言、眼神鼓励孩子勇敢地在具有一定高度的海绵垫上爬。 2、指导家长鼓励孩子头顶塑料水桶向前爬的动作。
我具体帮你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