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夏侯惇与文丑阵前厮杀,至少能撑住三十回合,虽然胜不得文丑,但自保能力是足够的,完全能够从容脱离,全身而退。
若论武力值,颜良与文丑的无疑是最为高强的,他们二人分别列于“河北四庭柱”的首位和次席。而在曹操起事之初,典韦、许褚、徐晃这些猛将还未归于帐下时,主要靠夏侯惇在阵前冲锋厮杀。夏侯惇这个人性情极其悍勇,无惧无畏,颇具“亮剑精神”,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对手,他都敢于主动出击,“挺枪跃马”,直取敌将,如主动挑战吕布、挑战关羽、挑战赵云,十分勇猛。
夏侯惇VS颜良
毫无疑问,以颜良的战斗表现来看,他完全能够跻身于“超级猛将”,甚至在前三之列。他的战斗次数不多,但含金量非常之高:冀州城外一合斩关纯,白马坡前“战不三合”杀宋宪,“照头一刀”劈翻魏续。更惊人的是,在连斩两将的情况下,又二十合杀退曹军猛将徐晃。吓得曹军“诸将栗然”,再无人敢于迎战。
“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而在颜良马前,徐晃居然连二十合都没能顶住,两场战斗相比较可以看出,颜良的战斗力明显比许褚要高出一大截子。徐晃二十合“败归本阵”后,曹军“诸将栗然”,无人敢战,这样的震撼力甚至超过了潼关之战中大显神威的马超。
如果夏侯惇阵前与颜良交锋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其实答案很明显,夏侯惇连二十合都撑不住。
其实颜良在白马坡连斩曹军两将,又二十合击退徐晃的时候,夏侯惇就在曹军阵中,大家检索一下,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袁绍兵退武阳,曹操“乃使夏侯惇领兵守住官渡隘口”,自己率主力部队班师回了许都。这充分证明,当颜良在白马坡大显威风之时,曹军“诸将栗然”中就有夏侯惇,他也没敢出阵迎战颜良。
夏侯惇VS文丑
与颜良相比,文丑的战斗表现明显要逊色许多。冀州城外一合斩耿武,磐河之战“战不十余合”击败公孙瓒,又面对四将,杀一退三;追击公孙瓒遇赵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延津渡之战中,以一敌二,射倒张辽战马,与徐晃大战,援军到来,徐晃“料敌不过”,拔马而走。以此看来,文丑的战斗效率和威慑力都远不如颜良。
颜良、文丑都曾经与徐晃有过交锋,徐晃在白马坡对阵颜良的表现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而在延津渡与文丑交手的表现是“急轮大斧,截住厮杀”,又见文丑后军兵马到来,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在毛本《三国演义》原著中没有说具体回合数,但在更早的嘉靖本中有“三十合”的说法。以此看来,虽然同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但文丑的武力值与颜良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濮阳之战中,夏侯惇曾经与张辽有过一场厮杀。当时曹军与吕布在城外摆阵对峙,吕布军中臧霸搦战,乐进出阵迎敌,两将双枪并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随后夏侯惇出马助战,张辽“截住厮杀”。虽然原著中没有说夏侯惇与张辽交锋的回合数和结果,但从后文中“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看,夏侯惇的武力值当在张辽之下,这次战斗肯定是不落下风,这才激怒了吕布,不想看到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所以就忿然亲自上阵。
正如前面所言,夏侯惇巅峰期的实力不亚于徐晃,但眼盲之后战斗力有所下降。徐晃能够抡斧大战文丑三十合,并没有被迅速击败,而是支撑到了战马倒地的张辽安全回阵,敌人援军到来以后,方才“拔马而回”,夏侯惇若出阵,也不会很快败下阵来,完全能够支撑一定的回合数。
首先,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是武力仅次于吕布的第二位大将(这从整理八经对阵先速斩宋宪魏续,又20合速败徐晃看出),这样的战绩除了吕布,再就是颜良了,再别人是没有这样的武力实力的!
而文丑呢,领兵对阵能力也是十分强悍的,在部队慌乱抢曹军战利品的时候,曹操大将张辽徐晃忽然杀来,(为什么张辽徐晃二人呢?因为开始曹操领略了河北名将颜良的厉害,知道与颜良齐名的文丑就是差也不会比颜良差许多)所以就排张辽徐晃二将齐出,文丑沉着应战,先射翻前面的张辽又30多合战退徐晃,(徐晃料敌不过文丑,又见河北兵马一起收拢过来,看张辽退了,也退了),证明徐晃一般能在文丑面前坚持个四五十合,所以文丑也属于超一流的猛将,正常比拼不会比五虎差的!所以以夏侯惇没瞎时的实力在颜良面前能坚持五六十合完退!在文丑面前是可以坚持百八十合而完退的!
三国颜良文丑到底武功有多厉害,是否能斩杀夏侯惇?
小编认为夏侯惇的武力值不如张辽的理由我不认同,要说后期夏侯惇伤了眼睛主要是以新修水利,养兵屯田,粮草接应为主,武力值次与张辽还有可能。张辽与夏侯惇对阵吕布恼怒的信息说明,此二人短时间内分不出胜负的。最起码100回合以上才能看得出谁处于上风。而夏侯惊在白马就算在场没有出马,也说明夏侯惇是曹魏头号战将,纮股之臣,曹操心腹,他若战败更伤士气。而徐晃张辽当时是降将,并不能说明夏侯惇就次于颜良那么多。夏侯敦此时若上前与颜良斗个40没任何问题,不敌可全身而退。
夏侯惇武功也是一顶一的曹魏名将,颜良文丑单挑夏侯惇也不会轻易能斩杀他。颜良要真的名将也不至于让偷袭王-关羽得逞,文丑也就比徐晃稍稍猛点,遭偷袭王又一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