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生不能独当一面?为什么?

2024-11-27 10:51: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般而言,中医学生是很累的。中医本科五年既要学中医基础及临床知识还要学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学的东西比单纯西医学校的学生要多,而且两套理论都要达到相当水平才能顺利毕业。

我是从中医本科的过来人,一周排满课时要55~60节,基本都每天都的课到晚上八九点,中医还有功法训练,清晨便要起床练功.所以四年下来,人是学得满满的,最后一年的实习轮转科室也是要求中西两套。五年结束还要通过联考,论文才能取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医院做住院医师满一年才能考医师执照。到执照下发已经工作二年,可以独立当班。但医学就是一门不断积累的学问。中医学生毕业后,都会不断跟随有经验的老教授,老先生抄方,积累经验,不断精进!

为什么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中医生不能独当一面?

现在中医药大学里的学生,五年的学习里中医的部分大概只有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属于西医和英语政治(可能不太准确),有的学校还把学习中医经典给设置为选修课。医学其实是一个临床医学,有的学校里讲课的老师基本上没有临床经验,基本上都是照课本讲,很少结合临床,这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

还有就是现在中医院住院部基本上都是中西医结合,并且是以西医为主的。刚毕业的学生进医院,当住院医,主要靠西医混,这也导致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重视西医而轻视中医。

独当一面,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

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力很难达到。学校出来以后,学习的那点东西本身就不完善。甚至可以说,一些简单的病都不会看。能做到独当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

学习的东西一定要通过验证才能够检验正确与否。学习的理论需要通过不断的验证。面对病人时才有信心。病人不会看你的牌子,而总归要看你的能力。不能把你的能力水平体现出来,病人还是不会认可你的。所以,学生出来以后还是应该,把心态放下来。学过不等于学会,要认认真真的,做好踏实的基础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水平。

回答2:

医学需要终身学习,尤其是传统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实用医学。仅仅几年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3年、现在5年的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在学校学到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些基础、皮毛,真正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推拿的时候,还得在临床实践中多学习,不仅要学习中医四诊在临床应用中的探索和学习各种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必须具备中西医结合的知识。


向中医老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多问多学,多讨论,多研究,多理解,多做笔记,一点一点积累临床经验。在正常情况下,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负责某项专业的医生,大约需要20年的学习。此外,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多面性。在真正了解其本质后,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疗,而且会有很好的效果。作为一个中医学生,还是要多增加自己的知识,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著名的中医。


余秋雨并不是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为自己说好话。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不好,不会看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种观点是基于一个历史事实: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很多技术精湛的老中医都没有上过大学。相比之下,那些上过大学的人就不那么优秀了。因此,从中医大学出来的学生不能看病。

事实上,事实是,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的确,那些非常优秀的老中医有很多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不优秀是因为他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被虐待过。这是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动乱之下,稍有文化的人都是人才,能读完大学的很少。这里有些正规学校的记录是有水分的,比如说,原来是中专考了个助教,后来考了个教育学院的本科课程的正规学校记录,这种可以先放一放,不影响整体。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没有天赋的学生没有得到锻炼。每个专业都有这样失败的学生。失败的原因有很多。综上所述,余秋认为,目前中医药大学的模式可能并不完美,但它确实培养了大量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我们不能只说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毕业生不好,只是需要更多的实践罢了。

回答3:

中医的理论过于宏观和抽象,无法做到现代医学的标准化,路径化。中医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经验的传承和对针、药等治疗手段的理解对于临床疗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另外,中医中药的疗效,还受着患者生存环境、遗传因素、季节天气、个人习惯以及饮片药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切都需要足够的社会和生活阅历才能有深刻体会。目前的中医药大学教学模式,给不了学生足够的积累和体会,因此毕业生很难在短期内独当一面。

回答4:

1956年,中国要建立中医学院,“系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了。“科学派”认为:传统中医的“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方式是“原始和落后的,不科学的”,因此要求按照苏联的大学课程设置方式,“科学地培养中医”。这个任务显然只能让西医学习中医后,出来编写“科学的中医教材”。

所以现代中医教材是由不懂中医的西医根据“标准化、分科分类”思想编写的。这一贻害,导致近现代,正规中医教育体系中没有出什么名中医或大医。

再说中医药大学的课时分配。中医药大学学生40%课时分配给了西医知识,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占据30%课时(有的院校还有营销课),留给中医知识的仅有30%,连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被排挤成为选修课!试问学医不读经典能够成为大医吗?入学先学两年西医知识,把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固化了,即使将来从事中医药工作,也很难像过去中医那样对疾病进行整体诊疗、系统思维,完全成了西医那样的线性思维模式!

顺便说一句,目前流行的所谓中医是“对症治疗”的说法就是解放后才开始的,以前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因为中医治病是对“病机”的准确把握遣药处方,绝非仅仅对症!

还有医与药的分家,学医的很少学习药物,而专门开设中药专业。将来毕业后,中医生不懂药的性味归经,能够治好病?

分科教学也是一个大问题,像西医那样分科,什么呼吸科肾病科等等,这样的分科教学完全割裂了中医的系统思维,毕业后很少会有整体观念来对待患者与疾病!

中药也好不到哪里去,气候的变迁,土地、环境、空气和水等被污染,中药的药效已经时过境迁。经方的剂量也因为时代变迁、度量衡的变化而失去了准星。

早在2001年,焦树德,邓铁涛老中医就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了标题为《中国几十年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的文章,对我国的中医教育进行了深刻反思。

回答5:

因为中医药大学是按西医标准设立的,西医学一点,生物学一点,英语学一点中医选择性的学一点。这就是假中医。所以不能看病。毕业都转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