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后,韩国不仅没有快速发展壮大,反而呈衰微之势,与当初分配晋国土地有一定的关系。在晋国还未分裂之前,韩家所占领土就是最弱小的一个,智家被灭掉后,韩国根本没有分得太多领土,赵魏两国占据绝大片领土,这是其一。其二,韩国成为诸侯国后,没有一个强势的君主带领,导致频频被其他诸侯国欺凌。
公元前453年,一场晋阳之战,使得原本势力林立的晋国仅剩三大家族,它们分别是韩国、赵国和魏国。因为韩家势力不敌赵家和魏家,所以最终分得的土地最少,以至于使得韩国的地理位置异常的尴尬。其北临赵、魏两国,南接楚国,东有齐国,西有秦国。如此一来,韩国的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几乎是没有向外发展的空间。
而且韩国还经常遭受其他诸侯国的侵扰,让本就孱弱的韩国步履维艰。此外,韩国还经常成为其他诸侯国争霸要挟的对象,当初秦国与齐国攻伐,韩国成为众矢之的,秦国攻打楚国,韩国常受到秦、楚两国威胁。不管韩国如何行事,都会两边不讨好,这也是韩国一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不像秦、齐、赵、魏等国,在一定时间内总会有几位强势君主出现,通过变法改革,带领自己的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例如赵武灵王,改革军制,创造出一支赵边骑,所向披靡,魏国经过李悝变法,吴起改革军队,创造出魏武卒。韩国实力弱小,也很少有贤臣愿意辅佐韩国,不过在韩昭侯时期却是个例外,他任用申不害进行变法,加强法治,使韩国经历了一段少有的上升期,在这期间内,其他诸侯国都不再侵扰韩国。不过韩昭侯死后,韩国又迅速衰落。
因为韩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能力非常的落后,一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最后就被掉队淘汰并不是因为分配不均。
因为韩国所分到的地方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韩国的土地都是在地势险要的地方,虽然扼住了咽喉要地,但是并不能与其他国家争天下。
韩国掉队并不是因为分配不均。因为在三家分晋之后,韩国之间的内部矛盾比较激化,管理也不行了,所以慢慢就掉队了。
可能是因为韩国没有实行改革,没有出一些良将,国内权臣当政,导致国力日益衰退,所以和魏国、赵国相比就显得掉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