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坦克的发展趋势

2025-03-31 14:39: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80年代,美国和西方某些国家研制的新轻型坦克型号很多,如美国快速部署部队轻型坦克
(RDF/LT)、AGS装甲火炮系统、MPGS机动防护炮系统、轻型近战车辆,英美VFM5轻型坦克等,但由于财政问题,大多停留在研制阶段或放弃研制计划,只有美国研制的鱼式轻型坦克卖给泰车装备使用。未见到苏联、法国研制新型轻型坦克计划。苏联自ПТ-76轻型(水陆)坦克停产以来,未见新的水陆坦克出现,却大力研制和装备了步兵战车。苏联着重研究了步兵战车用于水上行驶、登陆作战的设想。从现有步兵战车来看,大多数具备水上行驶性能,除火炮口径较小、水上战斗能力较弱外,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水陆侦察的任务。美国于50年代和60年代研制的LVTP5和AAV7两栖登陆战车仅装备海军陆战队,主要用于登陆作战和输送步兵。80年代,美国又对AAV7不断进行改进,并酝酿研制新的两栖登陆战车。 近年来各国很少采用单独的底盘来生产轻型坦克,而是在装甲车族的发展中发展,目的是尽量减少部队装备的底盘和推进系统的品种,如联邦德国在研制美洲狮装甲车族、英国在研制RO2000装甲车族中都有轻型坦克方案。以联邦德国研制的美洲狮装甲车族为例,其特点是:(1)多种用途。车重范围16~34t,在整个车重范围内分成3个不同等级,可安装4对、5对或6对负重轮。变型车多达20多种,可以完成除主战坦克之外的全部装甲车辆所装置。(4)采用坦克上的现成部件。如采用豹1坦克的负重轮、托带轮、扭杆、减振器和驾驶座椅等,豹2坦克的主动轮、履带调整器、冷却风扇、油泵等部件。新研制的轻型坦克特点是: 新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一般在18~21.5t之间,车内乘员4人,安装自动装弹机后,乘员减至3人。坦克安装1门105mm高膛压、后坐距离延长的超低后坐力炮。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等弹种,脱壳穿甲弹初速可达1470m/s。火炮最大俯角在-7.5°~-10°之间,最大仰角在+15°~+20°之间。火控装置与主战坦克相当,采用激光、微光电视或热像仪的光电综合瞄准镜。瞄准镜又与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弹道自动修正传感器等密切配合,使新轻型坦克从发现目标到射击时的反应时间从15s缩短到7s左右。火炮可以安装双向稳定器。当然,某些新轻型坦克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简易火控系统。
新轻型坦克多数采用368~404kW(500~550马力)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可达19.85~20.59kW/t(27~28马力/t),单位压力一般为53.9~68.67kPa(0.55~0.7kgf/cm2),公路最大速度达70~80km/h,平均越野速度可达55km/h,最大行程一般为480~650km,车内油料可供24h作战使用。
新轻型坦克车体多采用铝合金或钢板焊接结构,还附加有间隙装甲或凯夫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衬层等。车体正面可防20mm炮弹,侧面和后部可防12.7mm枪弹,车底可防地雷等。车上安装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及烟幕施放装置等。 新轻型坦克主要采用下列先进技术:(1)改变坦克的总体布置,动力、传动装置前置,改变传统型的炮塔,采用适于轻型底盘的外置火炮技术。(2)大口径超低后坐力炮及其炮塔结构和新型弹药技术。(3)自动装弹机和外置火炮的自动装弹机技术。(4)带随动炮架系统的主瞄准稳定技术。(5)热成像、激光测距仪和数字式计算机等先进火控技术。(6)高强度防弹钢板和铝合金材料技术;铝、钢与陶瓷等复合材料技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8)迷盲远红外瞄准具和导弹寻的器的烟幕施放技术。(9)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和增压中冷技术。(10)包括自控闭锁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箱和无级转向装置的液力机械综合传动技术。(11)液压机械传动装置技术。(12)高强度扭杆和液气悬挂及主动悬挂装置技术。(13)锁耳挂胶,带可拆卸橡胶块的轻质履带板技术。(14)应用微机、光纤等先进技术对车内全部电子、电气设备一体化设计技术。(15)车内自动检测和诊断技术。(16)车辆总体优化设计及标准化、模块化和车族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