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性通货紧缩:指进口大于出口导致的,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效应———企业利润减少;个人预期收入降低;宏观经济悲观衰退;价格下降;币值上升;金融秩序混乱等。 通货紧缩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下述一些方面: 一是生产过剩。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大量产品销不出去,造成通货紧缩的发生。一些国家的经济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生产过剩的制约,以至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二是有效需求不足。因受到股市低迷、投资减少的制约等负面因素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这也是通货紧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互为因果。正如一个胃病患者,说自己“消化不良”(需求不足)或“吃得太胀”(供给过剩)是一回事一样。 三是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一直复苏不力,这对依赖美国经济带动的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也促使这些国家的通货呈现下降之势。
外汇储备减少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但这种效应只会在一国货币绑定国际主要货币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譬如中国香港,港币严格绑定美元,采用紧盯汇率制度,香港的银行有多少美元储备就会发行多少港币,没有了美元就相当于港币也不能发行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外汇储备减少,就意味着本国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减少,自然引发通货紧缩。但在货币政策自主的国家,这种效应很不明显,因为他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外汇对应关系,不会减少国内货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