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概略研究的方法问题

2025-04-15 06:23: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矿产资源概略研究,是指用地质勘查阶段所获得的地质信息对资源的禀赋收益能力所进行的评价。即以内生经济性为主,外部经济性为辅的评价。评价的最主要成果是获得原地储量。下文阐述的问题有四:其一是开展概略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办法的起因,其二是采用资源地质信息进行经济评价的可行性,其三是如何进行概略研究(即概略评价的方法),其四是概略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1.开展概略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办法的起因

煤田地质系统开展概略研究阶段的经济评价办法的起因是:1987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全国储量委员会颁发试行了《矿产勘查各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暂行规定》;接着地质矿产部下发了《矿产普查—详查阶段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实施细则》,规定自1988年1月1日起,矿产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三个阶段应当分别开展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工作,并规定矿产资源地质报告的第九章对资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由于经济评价工作以往均是在获得相应地质成果的基础上由矿山设计部门进行评价,因此研究一套适合地质勘查阶段的经济评价办法成为十分迫切的任务。本书提出的概略研究办法,在1999年作者的专著《煤炭资源评价探析》中首次提出,又在2001年《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文中加以补充和完善,是属于在地质勘查阶段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它一方面与地质勘查工作内容不同,另一方面又与地质勘查工作相衔接,同时还可以由地质勘查单位完成。

2.采用资源地质信息进行经济评价的可行性

下面以煤炭资源为例,对使用地质勘查信息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予以说明。煤炭工业部技术咨询委员会于1992年开展的“矿井综合评价及分类”研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及重要程度,通过理论分析和专家调查相结合而确定,进而得出“影响煤矿投入产出因素权重系数示意图”(图5-1)。从图中可知:①影响投入的因素中,地质因素的权重值是0.79;②影响产出的因素中,地勘阶段获得之信息的权重值是0.50;③在总的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中,地质勘查阶段获得之信息即地质因素的权重值占总值的0.70。因此,在地质勘查阶段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其可靠性可达70%。因此可以说,用地质勘查阶段所获得之煤炭资源信息,来评价其开采的经济性,其结果是可信的。

图5-1 影响煤矿投入产出因素权重系数示意图

3.概略评价的方法

概略研究工作的承担部门与可行性研究的承担单位有很大的不同,概略研究工作一般是由地质勘查单位来完成,而可行性研究一般是由设计部门或国家承认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来完成。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地质勘查单位有能力并有资格开展资源经济评价,通过评价认识矿业权的价值,进而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以地质勘查阶段获得的资料为基础,经概略研究可以快速获得矿产资源的原地储量,进而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效率。因此制定概略研究的方法则成为问题的关键。煤炭地质部门从1995年开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煤炭资源的经济运行规律,将煤炭资源地质信息中与开采效率相关的内容,经综合评判且按复杂程度将其分为一、二、三、四、五等。通过对现有数百个生产矿井等别与开采成本、等别与矿井生产能力、设计产能与投资以及煤质与价格等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定性和定量经济评价模型,进而制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阶段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草案)》,即本书补录中所列之《煤炭资源概略评价办法》。

4.概略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2001年煤炭地质总局在《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阶段技术经济评价方法(草案)》。自2002年起,先后有云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河北省、重庆市、四川省、河南省、贵州省等省市,运用这种方法开展了全省(市)的和矿区的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评价,2006~2008年国土资源部委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开展的“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资源评价”课题研究工作,也使用此办法。实践证明这个办法简单易行、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信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