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藏机构查寻的途径
有统计显示,有90%的地质资料利用是在地质资料馆或企事业单位资料馆、室查阅。归档后的原始地质资料或成果地质资料可以在这里直接查阅。一般在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都设置有阅览室。到这里查阅馆藏资料只要具备相关阅览手续,用户可以直接查看到原始地质资料或成果地质资料及其复制件。通常情况下,地质资料馆为了保护原始件,以减少珍贵的原始件磨损,提供的往往都是成果地质资料的复制件。如印刷件、复印件、蓝晒图和缩微品等。地震磁带的数据阅读则需要通过专门的设备——磁带阅读机方能“读出”数据。
在地质资料馆,接待人员在查验了用户的查阅手续后,就会提供相应的阅览服务——提供检索工具。地质资料馆的常用检索工具有:
(1)馆藏目录。又称总目录,是地质资料馆、室的“财产”总账。主要内容有:入库时间、总登记号、分类号、全宗名称、档数、全宗单位、备注等登记栏目。是以全宗为登记单位的目录,通过查看馆藏目录,能了解该地质资料馆有哪些全宗。
(2)全宗清单。地质资料馆中,馆藏所有全宗的名称和编号。它揭示全宗号的分配情况,是地质资料馆以全宗为单位的账册。主要内容有:序号、全宗号、全宗名称。
(3)分类目录。是按地质资料的分类标准,对全宗内地质资料进行的分类登记的目录。是馆藏“财产”的分类账。它直接揭示案卷内容成分。主要内容有:序号、案卷名、件数、保管期限、密级、单位名称、作者、备注等登记栏目。是以档为单位的目录。如果某地质资料馆馆藏共20个全宗,分属煤炭、石油、有色、水文、环保等不同地质矿产单位,共有20个分类标准,就会在20个全宗下分别分类,出现全宗下的分类目录。分类目录能查到案卷。
(4)案卷目录。是以案卷为单位的登记目录的清单。有时馆藏量少的资料室,馆藏地质资料只有综合性目录没有以上分类目录,本来案卷就不多,用案卷目录就够用了。案卷目录是馆藏单位的基础目录。主要内容有:案卷号、资料题名、作者、起止日期、保管期限、密级、备注等登记栏目。是以案卷为单位的资料目录。是传统的最基本的检索工具。在案卷目录上查到所要调阅的具体资料是否与利用者需要查找的资料相近,调出该案卷,查看该案卷的卷内文件目录,看是否有利用者所需要具体查阅的地质资料。将相同类的案卷目录按规律排列,便是分类目录。
(5)专题目录。是按某一专题编制的案卷目录。如《“七五”国家攻关课题地质资料案卷目录》、《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地质勘探资料专题目录》等。目录内容主要有:目录序号、档号、案卷题名、完成单位、保管期限、密级等栏目。是地质资料馆为了方便利用者按地质资料专题编制的目录。
(6)卷内目录。是该案卷的卷内文件清单,是以“件”为单位进行登记的。一般置放在资料盒内。卷内目录的内容有:序号、文件名称、作者、页数、形成时间、密级、备注等。
(7)全引目录,是地质资料“卷内目录”的汇总。有每件资料的名称、作者、密级等栏目,又称细目录。在不打开卷、盒的情况下就能看到卷内文件清单,是手工检索年代方便检索而编制的目录,不是必备目录。
(8)数据库目录。是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地质资料检索的目录。按地质资料内容和属性分,还可以分为综合目录和专题目录。综合目录是馆资料较少的资料室经常使用的目录编制形式,小型数据库软件就一本账涵盖资料室所有馆藏资料目录,如《××××研究院资料室地质资料目录系统》;分类目录适用于较大容量的资料室或资料馆,分类或专题编制的目录查寻系统。馆藏所有资料其下分几大类(或称几个专题),还可再有二级、三级分类等。目录数据库查询,是指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数据库的地质资料馆或资料室,为客户提供开放了的地质资料的目录查询,没开放的地质资料其目录只对内部人员提供利用查询。
(9)全宗指南,亦称全宗介绍、全宗说明。是较全面地介绍和揭示某一全宗地质资料的内容、成分及其利用价值的一种引导性检索工具。通常以文章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地质资料馆(室)所保存的某一个全宗地质资料内容和成分及其利用价值的一种材料。全宗指南作用:可使有关利用者了解某一立档单位的地质工作历史,全宗的历史,全宗内地质资料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成分,为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勘探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查考提供所需地质资料的线索。为利用者提供研究立档单位历史和有关地质资料的线索,对研究一定专题有参考作用,也是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熟悉全宗情况、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一般以叙述地质资料产生的背景和内容为主。可分时间段叙述,如国家科技攻关:“五五”科技攻关课题、“六五”馆科技攻关课题、“七五”科技攻关课题、“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等,又可按资料类别分述,如勘探类地质资料、开发类地质资料、地质灾害类地质资料、基础研究类地质资料等。用于指导全宗内地质资料的查阅导引,帮助读者了解全宗内容概况及检索工具的利用。
(10)馆藏简介。馆藏简介是以文字形式,全面、概括地介绍地质资料馆的藏情况的工具书。它以某一地质资料馆为描述对象,为利用者提供地质资料馆概况,了解地质资料馆馆藏所有全宗为描述内容,如何在地质资料馆找到所需地质资料为目的的。指南是地质资料馆的一项重要的业务建设,是地质资料馆工作成果的反映,过去我们将它作为衡量地质资料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现在一般将其放到了地质资料馆网页的首页。
(二)网络数据库查阅的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质资料的电子文本和局域网出现后,一般的地质资料馆都用数据库管理地质资料目录,一些纸质地质资料同时具有电子文本后,出现在线查阅和网络下载的利用途径。通过内网可以查到本系统内部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如企业内部局域网,通过互联网可以查到对社会开放的地质资料目录。
全国地质资料馆可以在网上访问到对社会开放的全国馆地质资料馆藏目录。在一些企业的局域网上则可以访问所属地质资料馆、室的地质资料管理数据库,进行目录查阅并进行电子文本下载比较方便。但这样的局域网络服务形式需要履行内部严格的审批手续和得到相应授权。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后,一些原来属于国家的,但分散在相关省级地质资料馆和国有企业地质资料馆的国家所有地质资料,将被全国地质资料馆委托代管,其中属于对外开放的地质资料,也将为社会提供相应网络目录查寻服务。
目前开放的有全国地质资料馆和省级地质资料馆,在网上可查寻到相关专题的开放资料目录。国家地质资料“委托代保管”的企业地质资料馆经授权后,也可查到相关开放了的企业馆代管部分地质资料目录。在查询中选择所需资料目录,针对是否是有偿使用,由用户决定取舍,通过相关手续后便可得到所需的具体地质资料文本。
地质资料馆有综合性质的馆,也有专业特色比较强的地质资料专业馆。前者所藏地质资料种类比较齐全,一般具公益性。如全国地质资料馆、省级地质资料馆。专业地质资料馆的馆藏种类面窄,却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如煤炭地质资料馆、油气地质资料馆、有色矿产地质资料馆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综合馆还是专业馆查寻自己所需地质资料。
(三)资料信息咨询途径
咨询服务,是在利用者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收集利用地质资料,通过信息咨询机构,了解和掌握收集利用地质资料途径的一种方法。信息咨询机构根据地质资料需求者提出地质资料利用需求,一般以口头方式回答利用者的查询答复用户询问,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指导他们获取所需地质资料的途径,有时会直接向他们提供研究成果的一种技术服务方式。
全国地质资料馆网上界面
利用地质资料者需按价格目录或协议价格支付咨询费。接受咨询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有相关人员配备,要求有较高的素质,不但熟悉地质资料管理专业知识,熟悉馆藏情况和相关地质专业知识,尽量满足咨询者要求,树立地质资料馆服务形象。
咨询机构部门可以主动了解客户所面临的地质工作和科研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和编研,使咨询工作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通常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根据地质工作或矿产工作需要提供信息,这种情况出现在利用需求者不知道目标区域有没有开展过地质工作或矿产勘查工作,对资料馆中有无所需求的目标地质资料及资料利用手续、使用价格进行咨询。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接受咨询后,首先要分析用户咨询的问题,弄清咨询标的,确定查询方向;其次是根据分析研究结果和查询方向,决定检索地质资料范围,选定检索工具或相关数据库,查找目录库,根据价格目录提出意见。最后是答复咨询用户,由用户针对目录决定查阅或购买具体地质资料全文。
地质资料咨询机构或部门还可就此建立咨询记录,积累标准答案,还可主动就客户利用“目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强调针对性和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项目或课题合作途径,获取合作方的资料利用权利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通常具备技术优势或某一领域长项,为了深化研究工作,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联系相关矿产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以获取对方所握有的地质资料使用权利。通常是科研院所有智力优势,企业有在一线生产的地质资料和生产一线地质信息。这种合作是双赢的结果,但需要签订相关合同,以防止经济或知识产权纠纷出现。
地质资料的利用渠道,有的是通过传统的到资料馆借阅的方法,由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在线利用”队伍逐步壮大。我们可以通过点击率、搜索引擎研究,对网上利用进行统计和分析,提高地质资料网上利用率和服务水平。
在企业地质资料馆,通常有对外、对内服务之分,外紧内松。即对外提供利用从紧,对企业内部提供利用宽松,这是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地质资料的利用将逐步走向有偿使用,方能逐步地走向内外平等地利用地质资料。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完善价目表。未来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提供的是知识型服务,针对市场需求,提供某一区域现有地质资料、国内外研究前沿科技信息、相关领域学术文章发表情况等方面“一揽子”服务,网上打包与结算。研究或勘探技术人员省去了前期的收集资料和相关调研时间和耗费的精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下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应该做的研究项目。资料与信息服务的收费成了必要环节。
地质资料利用服务将走向“知识服务”后,管理经费和人员收入有了保障的同时,也给提供服务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题馆员”职务也会应运而生。那时,我们的地质资料利用统计工作的含金量也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