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是今天的咸阳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
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
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扩展资料
1、咸阳名称的来源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2、历史发展
1949年5月18日咸阳解放,成立了咸阳县人民政府。11月10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咸阳县城关区公所改设为区级咸阳市人民政府。1952年12月15日,县级咸阳市人民政府成立,与咸阳县同属咸阳专署领导。
1953年12月20日,根据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的通知,咸阳县建制撤销,其地域划归咸阳市,归属咸阳专区。1966年咸阳市划归西安市辖。1969年咸阳专区改名咸阳地区。1971年咸阳市划归咸阳地区辖。1984年,咸阳地区改称咸阳市,为省辖市,原县级咸阳市改称秦都区。
地改市后,咸阳市境由523平方公里扩大为10213平方公里,辖秦都、杨陵2区及武功、兴平、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水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1县。1986年12月,以咸阳市乐育路为界,分秦都区东部为渭城区。至此,咸阳市辖3区11县。
1997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杨陵区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杨陵区党政隶属关系脱离咸阳市,改由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
之后,杨陵区行政区划虽然没有变,但是不归属咸阳市领导。目前咸阳市辖2市(兴平、彬州)、2区(秦都、渭城)、9县(三原、泾阳、礼泉、乾县、武功、永寿、长武、旬邑、淳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
1、是今天的咸阳市。
2、咸阳,陕西省地级市,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的都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郡县,在咸阳周边京畿要地置内史,统辖关中各县,定都咸阳。
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恢复分封制,将秦内史和上郡一部分划为雍、翟、塞3国,是为“三秦”的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扩展资料
咸阳之名来历
咸阳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古代有:水之北,山之南,均称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它东邻省会西安,北与甘肃接壤,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我国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咸阳风景秀丽,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
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 “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咸阳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
南北长123公里~145公里,东西宽65公里~106公里,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
现在咸阳市的东北 。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的确是秦朝乃至当时整个中国的首都。当时秦始皇筑长城的最重要一个原因是防止北方民族攻入内地,保卫首都咸阳。在古代大城市咸阳市的南郊有一个小村庄,叫做长安村,秦朝灭亡后项羽火烧了咸阳的阿房宫,咸阳成为了一座废都。后来汉朝在咸阳的长安村一带发展起来,才慢慢发展成了古长安,再发展到今天的西安市的区域。所以说,西安市是从咸阳市分离出来的城市。确切讲,正而八经的秦朝首都咸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境内市区东北方向的渭城区窑店镇一带,那里有“秦咸阳宫”的宫殿遗址和博物馆。因为西安和咸阳两个城市挨得太近,所以总被人误会咸阳和西安是不分的。其实是两个省级地区市,互不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