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风轻舞,云卷蓝天,白云悠悠荡我秋日情怀。我欲乘风踏云,静观山谷空幽,寻一处岁月留下的湖面,用心静悟那一朵幽幽清莲。
2.秋雨绵绵,思念如烟,雨打叶动,心起微澜。摘一片秋叶,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用思念的轻愁点燃心的明灯,照亮你迷茫的记忆。
3.秋霜清寒,染红山林,一树树,一片片枫叶,如晚霞映天。红红的枫叶明媚了一段生命的记忆把清寒化为了一片惆怅的柔软,让孤独的心带着岁月的寂寞轻轻擦拭着人生的无奈。
4.秋叶飘飘,仿若群蝶飞舞,跌落了一地五彩的繁华,枯萎了树的容颜。秋叶带着落寞和不甘最终回到大地的怀抱,结束了一段和树的情缘。
5.秋水长天,望穿的是淡淡春山,无法忘记的是一段如梦般的情缘,犹如从相思树上摘下一颗思念的果实,清香的芬芳回味在你的记忆中。
6.秋月圆缺,洒下了清冷的伤感,心怀惆怅把酒问月,何时月圆人团圆。落在心上的月光寂静无声似乎让你禅悟着“明镜亦非台”的意境。月圆如镜亦非镜,怎能明了破镜重圆的传说。
7.秋云悠然,轻舞着季节的浪漫,轻轻飘荡在清秋的空中,染白了一片秋的容颜,也孕育着秋雨的丝丝期待,寄托的是远方游子的思念。
8.静观秋日,念着季节的悠然,心中禅悟着“无树菩提”发出的心灵禅音,秋日的清幽已让我心静如莲。如莲的情怀化作秋风的悠然,化作秋雨的绵绵,如白云飘荡在天地间,去寻找着空灵幽幽的水云间。可是心已如莲,何处不是水云间,也许心中的执念如秋日阴雨绵绵的天空遮挡了阳光的温暖,让心蒙上了一层雨雾的阴霾,无论风雨阻挡,秋依然让我心静如莲。残缺的心静如莲,才是人生一世的心悟清莲。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与诗近似,但又不象诗那样讲究节奏和声韵,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我国当代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一、《夏日观雨》
看惯了人世间的各种汹涛,各种风骚,各种雄壮,我觉得雨才是世间最美好的景色,更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带走世间的污秽。因而,我喜欢观雨。
小时候听奶奶说,雨是天上来的使者。于是我愣愣地仰望天空,望着那些使者满怀柔情地轻吻大地。但令我伤心的是,雨落在地上,便再也不见了雨的踪迹。奶奶叫我不要伤心,雨只是化作水带着世间秽物离开了。当时的我虽然不懂奶奶的话,但我却从此珍惜每一次看雨的机会。
而如今我长大了,我才明白了奶奶的话,和雨的使命。
那是入秋的第一天,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雨不大但却很密,我走在路上仰望着天空,什么都没变,灰色的云衬着无色的雨。雨轻柔地滴下,流过皮肤,流过了心灵,流过心中最美好的自留地,瞬时,我有一种解脱感,随着雨水从指尖滑落,如一次长吻的结束,雨带走了我的痛苦、不满、欲望、嫉妒和贪婪。
任何失利、创伤、挫折和失落在一瞬流逝不见。我如初生的婴儿,用至纯至洁的心灵来接受这女神的赠礼,轻轻地、真实地感受到最纯净的自己。
接受完雨的洗礼,我注视着从指尖滴落的雨水流进了阴沟,随着秽物流出了我的视线。
我喜欢观雨,不仅是因为他带给了一个真实的我,更是因为它为人洗礼,却甘心化作秽物,离开人们的视线。造物主造雨,不!造这些爱的使者,正是想让人们像他们一样,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
窗啪啪作响,我抬起头,望着窗外,又下雨了。
二、《夜,星星闪耀》
夏日,月夜: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游荡在夏日的清漾中,眼前刚刚收割过的的稻田散发着金黄的气息,远处的山上倒是一片葱绿。十多年过去了,能再次目睹这样的景色倒也是我的幸运。
看着太阳渐渐西下,夜色慢慢地爬上天空,星星开始洒落点点的光辉,夏虫便开始活跃了起来。想起了曾经”闲来垂钓碧溪上“的岁月不禁感叹世事变迁得太快,如今的一份闲散来的比黄金钻石都要金贵,但这又有什么可以奈何呢?不过徒添烦恼罢了。
夜开始变得深沉,星星终于洒下明亮的光辉,如丝,如练,如虹,美不胜收。我怀疑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颜色的传说,但在这一刻我开始确信了。头顶的星空确实每一颗星星都有着自己的颜色,然而我确实千篇一律的人类中的一员,心中不禁闪过一阵黯淡,不过身处的这一片星空给了我最好的安慰。
河岸,虫鸣:
不顾四周的黑暗,决计着要到地里走走。寻了棵不太大的乔木,绑好船便上岸去田里逛了。走在田垄上,裤脚和不知名的野草摩挲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四周全是夏虫的叫声,此起彼伏,婉如一支夏日的奏鸣曲。在这里,仿佛体验到了“采菊东篱下“的那一份恬淡。
四周已经完全安了下来,夜风却不肯就此作罢,从远方袭来又向远方跑去,沿途不忘挑逗着蒿草和岸边的翠竹。暗夜中的精灵——萤火虫,终于忍受不住凤的喧嚣,一只又一只地提着灯笼跑了出来。渐渐地,不管是河岸、田野还是山上,到处都是这暗夜中的精灵。
迎着夜的星光和四下的虫鸣他们击退了夜的垄断。想起了自己曾经将萤火虫囚禁在瓶子里“囊萤映雪”的岁月不禁觉得当时的童真也是一种残忍。如今闲着绿光的精灵还能在我的眼前起舞便觉得是一种欣慰。
归途,暗思:
走着走着,不觉间就到了船边,该是时候回去了吧,但我的心里是那样的不舍,也许这将是我最后的机会再见到这一片星空了。但是,我已经满足了。
但我又是那样的不安,我渴求上帝不要让我的孩子问我什么是萤火虫,什么是真正的星空,因为若干年后我将如何作答。
在夜的静默里,和着渔夫的歌声,我做了一个梦,一个我从未离开家园的梦。
三、《秋韵浓》
深秋夜里,香烟在手指的欢送下进入贪婪的嘴唇中,阵阵烟云让心沉思在浓浓的秋季里。
秋,是让人神思飞扬的季节。几帘秋雨,几卷秋风,悠悠中,为你轻吟爱的私语;繁华若梦,秋雨迷离,朦胧中,为你书写情的诗篇。
自古以来,人们逢秋便有感慨,秋是悲伤的象征,是没落的表现,多少文人遇秋成悲,其实不然,只需细细品味,就会懂得秋之韵味,秋目静敛,秋情如画,秋风如歌,秋雨如诗,秋意如梦。光阴轻轻,一帘雨落,谁在其间盼望寻觅;秋水长天,只为那红尘中的一次柔柔的凝眸。
秋情、秋风、秋雨、秋意,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其中含义?
放眼瞭望秋的色彩,生出几分淡然的宁静,悠悠划过心灵;聆听着树叶与大地亲吻时所激荡的悠远回音,在枯黄的沉美与静谧之中,以仰望的姿势,与秋韵对视,让心灵来一个贴近自然的回望,赴一场心灵之约!
怀揣浓浓的秋,沿着季节的脚步往前行走。秋色是美丽的,想念与憧憬,凝视深沉的浓绿与醉心的金黄相交融,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厚重与斑斓,叶子是季节的标签,它吸纳着阳光的温暖,用最浓的颜墨调理着秋的色板。
在凋落中带着唯美,萧索中透着诗意。瞬间,在炫舞的秋叶里看到了生命的真谛,由绚烂到平淡这样一个完美的历程。
秋季的美,有着数不完的欣喜,高雅的风姿,成熟端庄的姿态,仿佛一个超凡脱俗的女子,甚是令人喜爱。喜欢秋,不是因为它的贪恋,而是它那种植入骨髓的的清雅和不浮不躁的风韵,那种浸入透心凉的寂静,那种独特的诗意。
秋是明丽多彩的,无法以一种单纯的色调来形容它。喜欢秋,是为秋的色彩而心折。自然的秋因浓缩了世间精华而令人无限神往,秋天的天,是那么蓝,蓝得没有一丝杂质,让人的心纯静如水。秋天的花,是那么绚烂,姹紫嫣红中充分展示生命之美。
秋天的风,也让人感受到性劲刚烈的豪迈。行走在这斑斓的季节里,聆听着季节的节拍,心底深处的浮动会渐渐平静,然后是一份安逸油然而升。心,注满了温馨与感动,醉在了这斑斓的世界里。
秋的柔情似水,细雨霏霏,浓浓相思,随着秋风细雨滑到笔尖,轻轻地写一行如诗的文字,描一幅生生世世的情缘,让爱永驻,让情永远,让心的善美在世界里徜徉。
秋,又是一个成熟而妩媚的季节。欣赏秋的安闲明澈与丰富内涵、洒脱睿智。秋,冰清玉洁的柔指间有一抹拂之不去的温婉情怀,风轻云淡的步履间有一缕不可抗拒的沉稳气度。恬静高雅的睡梦里有一往凄泣苍凉的悠远思念。
秋,含笑的唇齿间有着万千的孤寂,清冷的眼眸里蕴含满腔的炽热,让世间一切的万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为这季节涂上浓重的墨香,把宇宙渲染上含蓄淡雅的色彩。长天一色的秋浓深处,荡漾着别样的风景,仿如一幅空灵的水墨画,那样的纯净、空旷、辽远、清新和婉约,呈现着万种风情之态,演绎着生命中最为强烈的震撼。
听着秋声,享受着秋的自然、洒脱,收获着秋的沉思、凄美,欣赏着秋的优雅、神韵。
秋雨绵绵,清凉,细致,娓婉。是一种浪漫,也是一种寂寞。它轻柔如落花,温婉如诗意。微醉中,轻轻地揭开了久违的记忆,凉风中,沐浴着雨的洗礼,聆听这风的呢喃,踩着一地的秋雨落花,心中盛满了盈盈素语。抬头仰望,凝眸处,映出了行行爱你的诗句。
滴滴雨帘,穿透心灵之门,飞越到秋色的流光里,灵魂处,锁着情的不移,把远处的山、树、风景,装点得分外晶莹。
秋是人生愁绪的晴雨表。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苦难、沧桑,才有了秋天的成熟与丰收。用眼光的犀利从另一个角度去领略秋天的别样美景吧。
体会到一片静谧纯洁的景色,以最完美的姿势,从容的在季节深处收获着秋的饱满、成熟和淳朴。静观一季秋景,思想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里,伴着心灵秋的灿烂,随着落叶的飘飞,像蝴蝶般自由地飞舞,和秋天一样去展现它所创造出最华丽的诗句和最美妙的音符和最动听的天籁之音。
流年似水,繁华若梦,谁在前生今世,书写缱绻,墨染心香,只为那岁月中的款款深情。
在这深夜里让文字沉淀吧,使字里行间变得厚重。让自己沉淀吧,希望在文字里能够日益挺拔,使生命充实丰盈。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散文。它虽然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一般都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作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将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它在反映生活的方法上与诗近似,但又不象诗那样讲究节奏和声韵,茅盾的《白杨礼赞》和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是我国当代抒情散文中的优秀作品。
抒情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抒情散文
瞬间黄昏
夕阳西下,大地沐浴在余辉的彩霞中,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晚风徐徐地拂送来一阵阵花木夹杂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风儿吹走了我一整天的烦恼,我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着。这时给以我的不是痛苦和伤悲,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悲感,这份悲感并非悲哀的感觉,它是一种无与伦比而悲壮的心情,当你向西远眺时,那熔金般的烈焰,渐渐的由绚烂归于平淡,那一瞬间,一种温馨的感觉便会从心中油然而生。
一抹殷红色的夕阳照在西山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浮动着大块大块的白色云朵,它们在夕阳的辉映下呈现出火焰一般的嫣红,倘若你仔细地看,你会看见那云絮在空中飘动,就像置身于轻纱般的美梦似的,会使你远离烦恼的困扰。
我在校园的操场上惬意地漫步着,步子放得那么的轻,那么的慢,似乎不愿意去打扰这醉人的黄昏。
疲惫了一整天的眼睛,在这时候,瞩目西方,只见斜阳已经衔着山巅了,残阳如血,霞云似火,给校园、树林、河流、村庄、山峦镀上了柔和的胭脂红色,周围还放射着淡淡的金光。
池鱼归渊,炊烟唤子,客旅兼程。夕阳吻地的轻响,划分了白天与黑夜。于是投林的倦鸟,也便如诗人焚烧的诗稿,载着夕阳的殷殷血焰归去了……
一阵清爽的夜风扑面而来,仿佛一切烦恼与疲惫都置之度外了,身体的每一根紧张的神经也渐渐舒缓了;风儿吹皱的河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折射着殷红的霞光,像撒下一河红色的玛瑙,熠熠生辉;远处的小竹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竹叶,风儿吹动树叶那飒飒作响的声音,像唱着一首动听的歌;高空的风,恣意地追逐着、戏弄着,撕扯着云朵。
再往下看,一条小河—小北江,竹子的色调和晚霞的红晕,使小北江又增添了一份静谧的气氛,而竹子那风度翩翩的倩影和晚霞那瑰丽似锦的光芒,又使小北江在人们心目中倍增亲切;几条小渔船归航了,在河面划开了一道波光粼粼的水纹。
小鸟时而在半空中飞过,时而能听见喜鹊那清脆悦耳的鸣叫,这时,我才从黄昏的梦中苏醒过来。
太阳落山了,燃烧着的晚霞也渐渐暗淡下来了。
转眼间,西天的最后一抹晚霞已经融进冥冥的暮色之中,天色逐渐暗下来了,四周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沌迷茫。
这宛如一首交响曲的尾音,优美极了,但却渐渐地归于岑寂、无声,引起人们心中无穷的感喟,给校园的黄昏铺上一层感人肺腑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它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它成熟的风韵;“人间重晚情”更衬出了它的宁静……
渐渐的,渐渐的,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而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视线、我的精神、我的思想……全都被这美得难以形容的“黄昏图”所沉浸了,我陷入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不能自拔。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静静地离开了这黄昏的边界……
夏末和声 不是所有的树都要成材,不是所有的路都有岔口。 风轻轻一吹,就把我从一个路口吹到了另一个路口。 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和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一样,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什么色彩了,那些喧闹与纷繁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在他们眼里只剩下一些天空的颜色。 我的生命也许就是这些桀骜不驯的树,恣意生长,淡淡黄尘中,暖暖阳光里,像云一样飘着。 没有人会记得我,作为一棵树,是没有必要记住这些的,泥土记住了这一切。一棵树曾经承载过的一切,泥土都承载过,除非它死了,泥土也会是它最后的微笑。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一辈子有多长,谁也不知道树最后会长成什么样,也许最终成不了材,也许最终只剩下一片残叶,但年轮记住了,岁月刻下了,每个成长的瞬间,我们曾经的无奈与沉默。 无意于苍老,而生命却一段段地远去。儿时,为了吃到树上的果子,总是未等到成熟就爬上树的顶端,迫不及待摘下青涩的果子,和着青涩的我,一起品味淡淡的苦。想起童年这些美好的小幸福,会有些淡淡的感伤。曾经带给我温暖与觊觎的这些果树现在早已经被砍掉了,燃烧后化作灰烬。想起自己的一段段岁月,曾经那样被无奈搁浅,有一天生命也会像树一样消失。多年以后,我们是否还会像儿时那样,吃到那些青涩的果子,怀想着那些纯真的岁月,会独自一点点地微笑。而时光背后的我们,如烟花般老去。 我们无法左右树的生长,也无法知晓自己生命的长度。 但是我们可以不让心灵荒芜。寂寞的时候,坐于树下,感觉树跳跃的生长与生命的游离,感觉树的快乐与悲伤。“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从绿意盈盈到残叶纷飞,一生的起落与浮沉,树的一生何其不是人的一生?我们像树一样地生长,最终也会像树一样颓毁横卧于地上。生命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朝霞与落日,只是一转身。 树下,宁静无比。地,看起来比天空要大。心,却比天空还要远。人一辈子总想着让自己生命力的勃发能赶上一棵树生长的光景,并穷尽全力用一生追赶,到头来,能握住的,寥寥无几。曾经满手的阳光已逐日单簿,我们在时光中渐渐读懂一棵树,却怎么也读不懂自己,真正能走出自身的局限的人,却难以走出自己的宿命。 我们只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像水边的阳光,泛着温暖的涟漪;能像一棵树,挡住一些渐寒的风;能像夜色中的萤火,点亮自己前行的路…… 芦荟流泪 我有一个朋友在一所民办大学里教新闻,她是一位很出色的老师,教的学生有不少应聘到报社电视台,成了那儿的骨干记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有一个朴实的理念:新闻记者就像一支粉笔,随时都有被折断,甚至粉碎的危险,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在黑板上留下正义之言,传递真理之声。这是她给新生上第一堂就要反复强调的,学生们闻所此言,往往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由于经常在粉笔灰中穿梭,她的皮肤变得有些粗糙,冬天来临的时候,双手处处皲裂,裂痕处凝着细小的血痂。学生们非常爱她,就派代表到花鸟市场买来一盆嫩绿的芦荟送给她。她每天涂抹芦荟汁,双手不再开裂,粗糙的皮肤慢慢地细嫩起来。 在她的心里,芦荟不仅是一种植物,还代表着学生对她的一片纯净的爱。 后来,她跳槽到电视台做记者,因为不舍得那盆芦荟,便不辞辛苦地把它抱到办公室的阳台上,让它每天享受阳光和水的滋润。芦荟健康地生长,散发出鲜活的魅力,就像它主人一样,具有年轻的活力。她在芦荟的滋润下,采编了一则又一则新闻,在圈里迅速走红。 这天,办公室的同事看到阳台上的芦荟纷纷议论开来:“芦荟是个好东西,可惜市面上假货太多……”“市场里的芦荟杂七杂八什么都有,芦荟洗发液,芦荟营养液,芦荟美肤宝……据说都是借芦荟之美名,行假冒伪劣之恶行。”更让她心惊的话是:“听说很多芦荟产品都掺进了化工原料,伤人呢!”职业的敏感让她警然,聊天还在继续,她已带着暗访设备赶赴市场做调查。 节目出来之后,她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你就就此罢手吧,你给我活路,我也给你活路。大家都不想看到鱼死网破的结局。只要你提条件什么都好谈。”她坚决地回答:“只要你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什么都好谈,否则,我们将跟踪到底。”追踪报导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不久,她在一次“偶然”的车祸中失去双腿,“芦荟事件”才告终。在交警的处理记录中,没有“谋杀”一说,但她的当记者的学生们都知道,谁是她真正的凶手。 她住院的时候,作为同行的学生送来许多盆鲜嫩的芦荟,每一支芦荟都被掐了头,然后,挤绿汁涂抹在老师的手上。那新鲜的断头处,噙着浓绿的芦荟汁。当天多家报纸都刊文声援她,用的是同一个题目:芦荟流泪。 她享受芦荟之美,为了这种美她又遭到极悲惨的命运。那天我去医院看望她,眼前这满屋子流泪的芦荟,让我深深地明白:天下的芦荟都长成同样的嫩绿,世间的正义都喊出同一种声音。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 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的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模模糊糊地哼着棉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 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 ,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象 是我的;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 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象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 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了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 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象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