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病人应重点观察哪些内容?

2025-04-14 15:45:4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诊断:重要的是早期诊断。凡有大量失血、失水或严重创伤时,均应想到休克发生的可能。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发现病人的神志、皮肤、生命体征、尿量等变化,结合休克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必要时进行特殊检查。
2.监测
(1)一般监测
1)精神状态:反映脑组织的灌流情况。精神状态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反之,则提示循环血量不足。
2)肢体温度、色泽:反映体表灌流情况。休克时,四肢皮肤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在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
3)血压: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脉压小于2.67kpa(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证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明休克好转。
4)脉率: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以mmhg计算)]可以帮助判断有无休克及休克程度。0.5以下,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0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5)尿量:反映肾血流灌流情况。尿量小于25ml/h,尿比重增加,表明肾血管收缩存在或血容量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少,比重降低,则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时,表示休克纠正。
(2)特殊监测
1)中心静脉压:(正常值0.49~0.98kpa,5~10cmh2o)在低血压时,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h20)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0)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高于1.96kpa(20cmh20)时,则表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2)肺动脉楔压(pcwp)(正常值0.8~2.0kpa,肺动脉压正常值1.3~2.9kpa):可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借此反映肺循环阻力的情况,而中心静脉压不能直接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压力。肺动脉楔压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增加,肺水肿时pcwp超过4.0kpa(30mmhg)。当肺动脉楔压增高,中心静脉压无增加时,即应避免输液过多,以防引起肺水肿,并应考虑降低肺循环阻力。
3)心排血量和心排血指数:休克时,心排血量一般都降低,但在感染性休克时可升高。通过肺动脉插管和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和算出心排血指数。心排血指数正常值为2.5~3.5l/(min.m2)。总外周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右心房压力(以中心静脉压代表)]×80/心排血量。
4)动脉血气分析:了解肺换气情况及休克时酸碱平衡的情况。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正常值1~1.5mmol/l)一般说,休克持续时间愈长,血液灌流障碍愈严重,动脉血乳酸盐浓度也愈高。乳酸盐浓度持续升高,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乳酸盐浓度超过8mmol/l者,死亡率几乎达100%。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凝血因子ⅰ小于1.5g/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3秒以上,以及副凝固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回答2:

1、意识和表情,反映脑组织灌流的情况; 2、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反映体表灌流情况。 3、尿量:反映肾脏和其他组织灌流情况。 4、血压及脉压差。 5、脉搏:休克时脉率加快。脉快而细弱表示休克加重。 6、呼吸:呼吸增速、变浅、不规则,>30次/分货<8次/分表示病情加重。

回答3:

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心脏疾病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组织和器官养合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普通性细胞缺氧,从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其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的关键是通过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前期症状、及时救治。 一、评估 1、意思状态、血压、脉搏、体温。 2、皮肤面色及末梢循环情况。 3、尿量、尿比重、酸碱度的变化。 二、急救护理措施 1、建立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取休克卧位,头躯干太高15—20°,下肢抬高20—30°。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3、准备好急救药品,包括强心剂、碱性药物、血浆代用品、升压药、呼吸刑法剂等。急救器材如:氧气、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 4、建立静脉通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等。 5、维持体温,注意保暖,减少搬动。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常规护理。 6、保持环境安静,减焦虑少,空气新鲜,室内温湿度适宜,准确进行护理记录,按医嘱进行 观察和急救。 7、持续检测意识、生命体皮肤温度及颜色,尤其是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的情况。维持正常血容量。 8、留置导尿的病人、定时记录尿量和尿比重,了解肾功能。 9、监测心、肺、肾、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 二、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 、做好心理护理。对神志清醒者给予安慰,尽量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