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周王朝建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并在公元705年(神龙元年)由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后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整个武周王朝历时只有短短的15年,这么短的时光,使得史学家们并不希望将武周王朝与唐朝进行分离,反而希望将其作为唐朝的一部分记录于史书之上。
二,武则天在病重之时宣布了退位,以相对和平的方式将江山还给了李唐后代,并没有传给武家人。另外,在武则天宣布退位的同时,她还颁布了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唐朝的皇位在一定意义上,并没有流于外人之手。可以说,武则天的称帝之举最终被扼杀了,而武周王朝其实并没有真正存在。
三,武则天在唐高宗在世之时,其实就将朝政掌控了,可以说唐朝在其称帝之前的很长岁月之中,实际掌权人就已经是武则天了。而武则天称帝之举其实只是将自己的权力真实化,让自己从藏在一个傀儡皇帝的身后走了出来,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扩展资料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
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则天
1、武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三年。武则天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因此,历史学上是以“武周”来称呼他的朝代,并没有完全与唐朝混同;
2、但是,由于武则天是以李唐儿媳的身份夺权,并且所用的体制大多延续了唐朝“贞观盛世”的体制,史称“贞观遗风”。尽管其想用“周历”取代唐朝历法等多种变革措施,但终究没有脱离原本的政治体制。最重要一点,武则天晚年被宰相张柬之挟太子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逼其退位。武则天临终前表示“去帝号,称则天大显皇后”,等于自行否定了武周存在的客观独立性,认为自己仍是代李唐执政。所以,之后的历史才没有像王莽的新朝与汉朝的关系那样将武周完全独立于唐朝之外。
武则天篡位改国号为周,但她是唐皇后,政治上还是沿袭了唐朝的一些做法;而且她这个"周朝"只有她一位皇帝,她老了后就被她儿子拉下来了,又恢复了唐的统治,历史上避免麻烦所以就把她这个"周朝"和唐朝合并在一起了。武则天风风火火创建的"周"也就是算没有。
最后她去世的时候废除了自己的国号。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李氏,没有传给她的武氏。
据说,她临死前十分懊悔自己做的一切,于是嘱咐他的儿子给她立一个无字碑。(那会儿皇帝死的时候都会立一个碑记述自己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