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迁又被称为”永嘉南渡“,其意义主要是在很大程度上客观的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为之后江南一带以及整个南方的大开发奠定了基础。有关解释如下:
一、解释永嘉南渡的具体意义: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大糜烂、大破坏的时期。在长达一两个世纪的动乱中,黄河流城惨遭蹂躏,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其次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为中国经济和人口重心自北向南的历史性转移奠定了基础。
二、补充解释永嘉南渡:
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东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永嘉之乱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迁徙浪潮,北方汉族人民为逃避战乱和民族冲突,纷纷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永嘉南渡,又称“南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