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三伏天,也是大暑。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三伏天多出现在每年公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而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还有,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是斗指向丙位,此时太阳黄经为120°,主要在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交节。
扩展资料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
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
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夏天7、8月份最热。
在夏至以后,太阳位置逐渐南移,虽然太阳照射时间日益缩短,距离也越来越远,辐射热量逐渐减少,但每天地球吸收的热量仍比损失的热量多,累积起来,热量越来越大,因而夏至后的7、8月份才是北半球最热的时候。
相关说明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阵雨。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 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夏至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是老百姓在长期实践中得出来的规律。
资料显示,可见最热的月份是七——八月。
一年里最热的是阳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达到极致,也就是大暑和立秋节气是最热的时候(因为7月地球正好处于远日点,运行速度慢,所以节气更替的时间也长,所以导致北半球的夏季比南半球长约八天
农历四月至六月属夏季,农历六、七月最热,对照新历就是7、8月,那时候正值夏天炎热高风期,烈日当空照大地,水田里的稻谷成熟了,一片金黄色。本人广东人,坐标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