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的研究内容

2025-03-29 22:07: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岩溶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碳酸盐岩是在水中沉淀形成的,也容易被水溶解。地层中的岩石溶解往往与不整合面和古喀斯特有关。根据野外露头调查、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哪些不整合面之下发育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程度如何,岩溶带有多厚,其中渗流带多厚、潜流带多厚。岩溶带厚度的准确预测可以避免多余的钻探进尺。

2.岩溶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根据地震和钻井资料确定研究区不整合面之下哪些部位可能发育岩溶现象,发育程度如何,溶洞系统的走向以及空间展布型式,分析溶蚀孔洞的成因类型和识别特征。这些对于确定开发井位至关重要。

3.岩溶相划分及其储集特征

划分出岩溶相的类型,如洞顶破裂相、垮塌角砾岩相、溶洞充填相等,并根据铸体薄片、压汞分析、物性测试等方面的资料,描述其岩石学特征和储集特征,确定有利的岩溶储集相。4.岩溶储层孔隙演化

岩溶储层后期会遭受胶结充填作用甚至深部溶蚀作用,因此其储集空间的类型和发育程度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宏观观察和微观分析,如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等,重建孔隙、溶洞演化历史,确定研究区油气生成和聚集期岩溶储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和油气充填的有效性。

5.岩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岩溶模式

根据岩溶储层的各种特征,分析构造、沉积、岩性、风化淋滤时间、气候等因素对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建立岩溶发育模式。

6.岩溶储层综合评价及勘探目标选择

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岩溶储层有利的发育层位和有利的发育地区,选出有利的勘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