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父母的唠叨声渐渐变成了深夜陪我学习而生出的黑眼圈和皱纹,看着他们为我而日渐斑白的双鬓,我这才意识到我的责任有多么重大,为了父母,为了我自己,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走进初三,看着和自己同窗三年的朋友们,再想想即将到来的离别,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也许到了那时,我们又会轻声地吟道:“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走进初三,我想我的课余生活会更加乏味,因为我不得不为不久之后的中考做准备。然而,我却相信,初三的学习生活就像是一道绚丽的彩虹,在这里,到处都洋溢着自信的微笑,珍藏着努力的汗水,在这些背后,同时也一定会散发出成功的芳香。我记得朴树有一首个是这么唱的:“Never lose my passion,it's on my way,all the colorful days.”
的确,初三就是一杯芳香四溢的茶,入口也许很苦,但细细品尝,便会发现其中的甘甜;初三就是一个还未实现的梦想,一旦努力一些,便会发现梦想离现实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因为,走进了初三,就是多姿多彩的日子。走进初三就像走进了美国黑人居住的贫民窟——一片贫瘠,但是却充满着幸福;走进初三就像走进了撒哈拉大沙漠——一片荒芜,但是却接受着阳光的爱抚;走进初三就像走进了人间炼狱——一片凄苦,但是却充满了对苦尽甘来的殷切希望。
走进初三,我们不得不放弃篮球场上的萧萧洒洒;走进初三,我们不得不放弃流行音乐中的形形色色;走进初三,我们不得不放弃体美劳课上的随随便便;走进初三,我们不得不放弃平时做题的散散漫漫。当我们放弃了这些,变得无欲无求的时候,我们会领略到认真学习的喜悦和老师家长们的亲情。
走进初三,我们变得开始不注重自己的外表了,而是注重所获知识的多少。有时候,同学的衣服扣子扣错了位,还高高兴兴地捧着本书津津有味地品读。我们也变得开始不注重自己的身体,而是学习的注重锲而不舍了。有时候,为了解出一道挠头的数学题,会不知疲倦地学习到深夜。为了能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却不顾父母的关心而废寝忘食。当我们达到了忘我境界的时候,突然感受到了师长的关怀与体贴。
走进初三,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那就是——冲过中考之独木桥,顺利地升入高中,考上大学,接受更多的教育,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做人的道理,享受更多的精神财富。
走进初三,虽有凄苦,但是期间有真正的甘甜。虽有荒芜,但是我们有仙人般的意志。虽有贫瘠,但是我们精神上富有。
走进初三,正是走向成功的开始。
跟你分享我读书用的《快速阅读法》。我们传统的阅读,阅读速度在200-300字左右每分钟,理解记忆的能力也较差一些。这中传统的阅读方法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是有很大制约的,下面给你分享我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的飞跃。由于人眼、人脑的器质优势,只要通过训练,源活潜能,要达到一目一行、一目多行就不是难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安装软件即可进行试用训练。
如果你现在好好读书,名列前茅。那将来或许会是某个品牌的企业总裁,当然,或许不会成为总裁,但一月万八千的月薪也一定没问题。如果现在不读书
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呢?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有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却不可以不读书呢?
有人说,读书好,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有千钟粟,有车如簇.看,有权有势又有钱,更有一位“颜如玉”来“红袖添香夜读书”.你说,读书好不好?诚然,名利声色确实吸引了不少沽名钓誉之徒.但除此之外,读书一定还有别的什么魔力,吸引着那些虽然清贫却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学子吧?
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首先,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读书,而是书来管你.试想,一个大书架,塞满了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侦探、言情、武侠……看哪一种都可以,不着急.而它们对你,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么多古圣先贤,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海明威谈斗牛,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当家的是你.慢慢的,你会觉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在你的脑海中一一展现.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书趣之二,在于可以大发议论.凡着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而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来了,你高兴不高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更好地表达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你为“一字师”.大发议论,使你与作者有并驾之感,精神上快乐无比.
书趣之三,当你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又或是当你对某一个问题小有心得时,打开一本书,发现已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正好搔到你的痒处,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于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换不去的.
书趣之四,当你看了一本好书,被它的内容所征服,在你与朋友交流时侃侃而谈,书中的妙语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这是看了书的缘故.小小的虚荣心再次被满足.读书好不好?
书趣之五.在于藏书,鉴于大家都是中学生,没什么钱.这点,不谈也罢.
历数了这么多书的好处,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手痒痒,想翻开一本瞧瞧呢?书有很多种,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钻研,有的只是一种消遣,还有一些会把人诱进死胡同里,再也出不来的.既然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名利之门,那么,我们就应该去读好书,读那些不光是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们的书.比如说《唐诗三百首》,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能学到什么?再比如《沙翁戏剧集》从中又能领会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至成功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让我们都来读书,读好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