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中的故障部位及原因等。
1.3
信号与报警指示分析法
①硬件报警指示
这是指包括数控系统、
伺服电机在内的各电子、
电器装置上的各种状态和
故障指示灯,结合指示灯状态和相应的功能说明便可获知指示内容及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②软件报警指示
如前所述的系统软件、
PLC
程序与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设有报警显
示,依据显示的报警号对照相应的诊断说明手册便可获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1.4
接口状态检查法
现代数控系统多将
PLC
集成于其中,
而
CNC
与
PLC
之间则以一系列接口信号形式相互通讯联
接。
有些故障是与接口信号错误或丢失相关的,
这些接口信号有的可以在相应的接口板和输
入
/
输出板上有指示灯显示,有的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在
CRT
屏幕上显示,而所有的接口信号
都可以用
PLC
编程器调出。
这种检查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既要熟悉本机床的接口信号,
又要熟
悉
PLC
编程器的应用。
1.5
参数调整法
数控系统、
PLC
及伺服驱动系统都设置许多可修改的参数以适应不同机床、不同工作状态的
要求。
这些参数不仅能使各电气系统与具体机床相匹配,
而且更是使机床各项功能达到最佳
化所必需的。
因此,
任何参数的变化
(
尤其是模拟量参数
)
甚至丢失都是不允许的;
而随机床
的长期运行所引起的机械或电气性能的变化会打破最初的匹配状态和最佳化状态。
此类故障
多指故障分类一节中后一类故障,
需要重新调整相关的一个或多个参数方可排除。
这种方法
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
不仅要对具体系统主要参数十分了解,
既知晓其地址熟悉其作
用,而且要有较丰富的电气调试经验。
1.6
备件置换法
当故障分析结果集中于某一印制电路板上时,
由于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扩大而要把故障落实于
其上某一区域乃至某一元件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缩短停机时间,
在有相同备件的条件下可以
先将备件换上,然后再去检查修复故障板。备件板的更换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更换任何备件都必须在断电情况下进行。
②许多印制电路板上都有一些开关或短路棒的设定以匹配实际需要,因此在更换备件板上一定要记录下原有的开关位置和设定状态,并将新板作好同样的设定,否则会产生报而不能工作。
③某些印制电路板的更换还需在更换后进行某些特定操作以完成其中软件与参数的建立。这一点需要仔细阅读相应电路板的使用说明。
④有些印制电路板是不能轻易拔出的,例如含有工作存储器的板,或者备用电池板,它会丢失有用的参数或者程序。必须更换时也必须遵照有关说明操作。
鉴于以上条件,在拔出旧板更换新板之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弄懂要求和操作步骤之后再动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故障。
交叉换位法
当发现故障板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故障板而又没有备件的情况下,可以将系统中相同或相兼容的两个板互换检查,
例如两个坐标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换从中判断故障板或故障部位。
这种交叉换位法应特别注意,不仅硬件接线的正确交换,还要将一系列相应的参数交换,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产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维的混乱,一定要事先考虑周全,设计好软、硬件交换方案,准确无误再行交换检查。
特殊处理法;当今的数控系统已进入pC基、开放化的发展阶段,其中软件含量越来越丰富,有系统软件、机床制造者软件、甚至还有使用者自己的软件,由于软件逻辑的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会使得有些故障状态无从分析,例如死机现象。对于这种故障现象则可以采取特殊手段来处理,比如整机断电,稍作停顿后再开机,有时则可能将故障消除。维修人员可以在自己的长期实践中摸索其规律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
故障维修
现场维修是对数控机床出现的故障(主要是数控部分)进行诊断,找出故障部位,以相应的正常备件更换使机床恢复正常运行。这过程的关键是诊断,即对系统或外围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有无故障,并对故障定位指出故障的确切位置。
从整机定位到插线板,在某些场合下甚至定位到元器件。这是整个维修工作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