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 奇恒之腑之一,即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他脏腑也与血脉息息相通,脏腑功能的盛衰 ,可通过脉搏反映出来 ,脉搏出现大小、形态、幅度、紧张度和频率、节律等变化。由于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中医体察脉象的变化,可以了解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等。 切脉是根据脉的位、数、形、势来断病的。 脉位就是寸、关、尺、浮、中、沉。寸看心肺头,关看脾胃,尺看肝肾腿足膀胱。浮取看心、 肺、头,中取看脾胃,沉取看肝肾。看脉之上工,并不必分严格左右手。 数: 就是脉跳的频率。用医生的呼吸算,一呼一吸四至(跳四下闰一下为五)为缓脉。脉和缓有力就是正常脉。 形:就是脉的形状。 势:就是脉的力度。 然后以六脉统领二十八脉。 六脉:浮、沉、迟、数、虚、实。 浮脉类:浮濡洪芤革散 沉脉类:沉伏牢弱。 迟脉类:迟缓涩结 数脉类:数促疾动豆 虚脉类:虚微细代短。 实脉类:实滑紧长弦。 具体规则:浮沉以求表里,迟数以求寒热真假以求属于阳证或者阴证。有力无力以求虚实。
:)把脉是中医四诊之一,当然是货真价实的。传说中还有一种玄素脉法,不止可以判断病情,还可以断人福祸。不过现在真正精通把脉的中医已经很少了,大多都只能从把脉来把握病情虚实,甚至有很多只是做做样子,把了半天也不知道个所以然。把脉的方法分很多,大致分为分经候脉和独取脉门。分经候脉是指通过不同的经脉来判断不同部位的情况。而独取脉门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手腕附近的一根动脉,那位置属于手太阴肺经,中医理论中肺朝百脉,所以通过那个位置就可以判断整体情况。中国的教育是产量化的,而中医本来就很深奥,但是学校却要学很多没用的杂科,以至于应接不暇。以传统师承方式来传承中医的越来越少了,所以厉害的中医也越来越少。脉法和针灸是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这两样不手把手教很难学会,所以几乎成了广陵绝响。诶~杯具 这么多字全是手打的。。。累死
连现代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都不可能通过把脉或者望闻问切来判定病情,你说呢?把脉肯定是假的了,必须通过检查,各种仪器,而且还不一定验一次就准
把脉是中医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把脉可以辩证分析,分析病情病因病理。
把脉可谓一门学问了。
从理论上讲中医把脉是完全可以通过把脉将患者病情病理病因一查到底,并根据把脉结果,按患者康复要求针对性给予治疗方案。
在临床上却难以做到,原因是现代中医大夫本人对中医理论熟悉掌握地很好,中药知识也了解相当丰富。只是他本人人体经络脏腑血脉没有完全打通相互串联,身体上没有几味中草药成份和中草药对人体健康功效作用地身体感悟。
以上原因造成为患者把脉后,主要还要听患者病情再根据经典药方进行加减后,为患者开具药方。并不是根据把脉,与患者交流人体感悟从中得出患者应有地针对性治病方剂。
要把理论变为临床,中医大夫要打通经络气脉更要尝百草,让身体内部组织通过把脉能够与患者交流人体信息,让身体中百草信息为患者制定出治疗治愈方案。再通过中医药大夫为患者开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地中药方剂。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从事中医药人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