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都称朝,而不称为国?

2025-04-15 02:20: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我们看一些历史书籍和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细心的朋友都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的事情,就是古代成一个王朝都是称为“朝”,而不是“国”,就比如说秦、清、唐等等,我们都是说的秦朝和清朝以及什么什么朝,而不是说的秦国、清国和什么国之类的。那么大家都很疑惑,古代为何都称朝,而不称为国?这其实源于古人对这两个之的理解不同,接下来我就详细分析一下。

首先“朝”这个字的意思就是面对、朝向。然后它还可以和一些字搭配组成词语,比如上朝、朝拜等等。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朝”这个字就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政权,同时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利,任何人都要对他进行朝拜,并且是一个非常大的势力,没有被分割。而“国”在古时候的意思就表示疆域或者领土之类的,只要自己有了一块领土并且在这块领土上建立一个政权就可以称为“国”,在秦朝的时候,它还指的是一个都城,所以在古代的时候,称呼一个王朝都是以“朝”称呼的。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国”通常就指的是被分封以后的诸侯国,就是一个小的领地产生的国家。就比如说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分据,那些国家就被称为了楚国、齐国之类的,在秦统一天下后,又变成了秦朝,这是因为当时它是最大的政权。

再到后来,“国”不仅仅指的是诸侯国了,他还特指一些“藩属国”,就比如说明朝时候出现的朝鲜,那时候明朝势力最大,拥有最高的政权,所以出现了“藩属国”,这些国家的地位要比明朝的中央地位小得多,所以每年都要向明朝进贡,献上一些礼品。这就是古代“朝”和“国”的差异了。

回答2:

在古代朝的定位比国大。朝是指统一天下后才能成立的,而国只是占据一方,还有竞争对手的,还没有统一天下的称为国。

回答3:

“国”的意义很清楚,就是指的国家,最初跟它搭队子的是“邦”,《周礼》载:“大曰邦,小曰国。”所以在夏商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诸侯领地皆称国。
而“朝”的称呼,可能来自于朝廷,天子所在为朝廷,一家之天下曰“朝”,从这一点出发,才赋予了夏商周“朝”的后缀,秦灭六国,也从秦国变成了秦朝。

回答4:

朝要求是一个大统一的政权,像唐宋元明清,疆域广阔,政权一同;国是诸侯类小国,或则仅仅占有一片疆域,像春秋战国时的魏国,楚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