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您好……
LS的回答没有答到点子上。
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会是孤立单独的,完全不会积聚形成冰雹。
凝华也是很常见的!
在冬季下雪之前,有时会先掉下来一些没有几何形状的碎冰颗粒,俗称“霰”,这就是由水蒸气凝华直接形成的冰,他不具备晶体结构。而真正的雪一定会有晶体结构,放大镜可见美丽的六角花纹。
而冰雹则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一层层裹在一个“内核”外面而来。只有先液化成水滴,那么才会紧紧一层层贴着冰雹核,这个冰雹才会是均匀,接近球形。如果依靠凝华,这个冰雹完全“聚”不起来,只会掉下去颗粒状碎冰。
然后我看到了你的追问:
夏季高空有冷气团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最简单有2个原理:
对流层内由于空气密度下高上低,所以高空中空气密度低,保温能力差,高空本身气温就低于地面
夏季特别是能形成冰雹的场合,往往地面会先经历暴晒,近地面气温升到格外可观的程度,空气是热量的不良导体,高空中气温无法同步升高那么快,所以呈现空气热,地面更烫,故而两相比较高空相对冷而地面相对热。
第一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而且冷气流通常向下运行,因此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就会遇冷液化。
第二个问题,水蒸气直接凝华也是有的,但是仅仅是少部分,绝大部分的冰雹的形成都是先液化再凝固。如果水蒸气这么容易凝华,那不是很容易形成冰雹?而实际生活中,冰雹其实并不多见。
雹或冰雹(英语:Hail)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其直径一般为 5~50毫米,大的亦可达到10厘米以上。冰雹是在对流云所形成的积雨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增大,直到因其重量增加而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亦会吸附周围的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凝结成冰粒又不断凝结变大,直到因自身重量而下落,若降到地面时未融化解成水则仍呈固态的冰粒或冰雹。
冰雹来袭!关于冰雹你了解多少?[高中学习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添加老师微信,一起进群学习呀~高中所有科目都可以哦!(记得添加时备注:B站 高几)][老师微信号:dykt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