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会什么技能,培养什么能力

2025-04-01 10:56:3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表达能力的培养

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提高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力,其中最为主要的精确而优美的书面表达能力,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两者是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运用的能力,是从业者必备的能力。

实际上,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我们的老师都要求学生掌握这两项能力,并以语文练习、作文考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锻炼。但遗憾的是,在计算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普遍被“沉迷式”地使用的当下,文字书写、公文写作、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似乎被逐渐弱化。提笔忘字、埋头“刷”手机、习惯交友软件交流等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师生普遍存在的病症。

但不管怎样,无论时代和现实如何,培养学生准确、清晰、优美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2、批判思维的形成

作为大学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清晰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被超过90%的大学老师所认可。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服务于特定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就我们的经验而言,只需使用一些常见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这些思维方式包括:清晰地认识和界定问题;分辨同一问题的不同论点与利益关系;搜集相关资料,并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围绕某一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分析证据并运用推断、类比等常见的推理方式考察各种方案,最后提出合理的判断和最佳方案。这些方法固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确实很多的问题至少能通过这些方法予以简化。

一些基本的数理计算方法对这些思维的形成和使用大有裨益。当然,这并非是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应当去学习高等数学,实际上基础教育阶段的一般性数理计算方法就足够我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计算考研的成功率,驾驶时应该保持多长的车距等等。

3、道德能力的塑造

在中国人的理解中,道德主要是一种品质而非能力。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浪潮下,将道德作为一种能力更为重要。我们大致可以将道德能力理解为两个层面:

第一,道德能力实际上包括三种:严谨地思考如何处理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评价各方观点合理性的能力、判断正确行为的能力;第二,是学生将对道德问题思考的结论付诸实践的愿望和自律性。但因生活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点责任更多地在父母的身上。但是第一点帮助学生认识到道德问题的存在并严谨地思考这些问题,则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任务。尤其是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存在即为合理”等相对主义的道德准则的认可,缺乏思考复杂道德问题的能力(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年轻人结婚后无法处理好双方家庭间的关系和矛盾),大学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培养道德思考能力的责任。

4、广泛兴趣的培养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是他们能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是比较传统的高等教育目标。当然,有些兴趣是学术性的,如对历史、哲学等专业领域的探索;有些兴趣则与艺术相关,例如欣赏并理解音乐、画作、诗歌等,或者亲自弹唱、画画、赋诗,并将其作为业余的爱好;有些兴趣可以是一身钟爱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篮球、跑步等。

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无疑裨益颇丰:它可以拓展学生看问题的视角,避免过份专业化的危险;它让学生的大学生活不仅是对未来职业的担忧;它可以增加知识,让学生理解全球变暖、选举反腐、贸易往来等世界时事,也有助于学生去思考善与恶、公正与不均、战争与和平等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更为简单却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兴趣使生活不再无趣。

关键的问题是,大学该如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是努力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在不同领域中活到老、学到老,还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探究方法,让他们去探求陌生的领域?亦或是详尽地传授那些最为基本的人类思想与知识,并确保学生能记住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显然,回答这些问题颇为不易。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识教育抑或是素质教育一直广受关注,却成效不彰。

5、交往能力的提升

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与他人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往,是大学生面向职场必备的能力。在“旧思维”的主导下,大学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关注,也没有有效的措施。

但是随着互联网和职能手机的发展,高校教育者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学生们越来越习惯通过交友软件开展虚拟交往,而在现实中则默不作声,保持着自我的封闭。这一问题甚至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得不面对低着头刷着朋友圈的学生;甚至有人戏谑:以前上课教师是跟瞌睡虫斗争,而如今智能手机则成为了教师最大的敌人。“宅”文化的盛行是学生现实交往能力衰退的表征,但学生毕业后必然要走向职场、走向现实,在现实环境中与同事、客户开展有效的交往。在大学期间,年轻人们必须学会如何去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保持建立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表现出人际交往和职场生存的礼仪和风范——这些大概不能让学生在太久的时间内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大学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常识、规范,并开展有效的实践训练。

回答2:

如果你的成绩十分 出众,那么只要不学过时的行业都行,因为你一定是人才。
如果你普普通通,你可以看一看关于2020的新兴行业前景报告,以此来抢占先机,给个推荐,2020年无人机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相关职位空缺大约为7000万左右(如军事应用,农业观测、洒农药,地理勘测,高楼维修,电路节点观测,森林消防等等),可以说无人机被国家越来越重视,国家发布政策:“大学生有无人机AOPA证书学分加五分”。
在“上海“的对无人机有兴趣的(如果需要无人机培训或无人机从业资格证)可以私信我

回答3:

大学阶段并非是一个自由享乐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实践,各方面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并获得技能。
1、阅读能力。不论是在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中,阅读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里,你将被要求(也必需)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有时可能多到读不完。当然,为了更有效的阅读,你需要学会并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你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下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掌握快速阅读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脉络和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阅读理解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
在读书的过程中或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也要学着做点读书笔记,记录一下书本的脉络主旨、主要人物、事迹、以及阅读感悟等,一些优美词句也可以摘抄一下。
2、记笔记的能力。记笔记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能力,不论是在课堂上、阅读中还是将来的工作会议中,都用得上。笔记的重点在于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抓取要点进行记录,而不是将所有信息都誊抄下来。这需要你在听或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快速消化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大学期间不断的练习,你将能够做到这一点。
3、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能力。这一能力将使你终身受益。在大学里,老师不会再手把手地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你需要独立搜索大量的资料,并从这些资料中找到答案。这一过程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高效阅读和记笔记的能力。

4、演讲能力。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做演讲,但演讲(表达、沟通、说服)能力是现今社会非常重要的能力。即便个人能力很强,如果你不爱说话,不懂得沟通,不善于表达,也很难得到同学、老师、同事、领导、下属的认可与重视。演讲,既可以让你变得更自信,也是你表达自己,捍卫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大学生还是经常会被要求做演讲的,把每一次演讲都视为一次难得的提升机会吧。
5、自我激励的能力。大学有大量的课余时间,不像你的上课时间,学校有课程表,什么时间该上什么课,很清楚,安排得很紧凑。而课余时间则不然。你随时会面对这样的选择:到底应该在图书馆花一个下午,还是自我放松一个下午?因此,能够激励自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大学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学生都是具备高度的自我激励能力的人。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期目标,并设置合理的短期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时,别忘了给自己一个辛勤工作奖励,这样有助于你不断前进。
6、时间管理的能力。继上面提到的关于自我激励的观点之后,如果要在繁忙的学习计划中适应所有社交活动,那么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在大学中将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社交娱乐和休息时间非常重要。大学期间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好机会。你可以尝试不同的时间管理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一些手机应用小程序例如日历和待办事项表等都可以成为你的好帮手,比如在手机日历上标出活动安排,在待办事件表上将已完成的项目钩掉,将大的事项分成若干小事项,以便跟易于管理。
7、培养一项技能。在大学里,相对自由的时间还是挺多的,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或者学会一项你感兴趣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摄影、音乐、绘画还是写作等等,大学里的闲暇时光只要你充分利用起来,总能学会一点。学习一项技能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能够拿得出手。通过这些技能,你或许还能认识一些朋友。
学到某个极致点,你或许还能变成某一领域的大师,获得一些名利。比如你学会了摄影,可以帮别人拍写真等赚取一点零用钱;你坚持写作,通过帮别人写稿子,获取一定的稿酬;你坚持绘画,可以通过给别人画画,获取利益……同时,这些技能,在你以后的生涯里,陪伴着你,不至于除了生活的柴米油盐,你就一无所有。就算以后你不小心失业了,这些技能可能成为你的生活来源,帮你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