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占地2.5平方千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而得名。钓鱼城峭壁、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1242年南宋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1258年,蒙哥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的威势,分兵三路侵宋。蒙哥自率的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宋蒙(元)战争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侵略军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古侵略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至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 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这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充分利用此良机, 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 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 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 钓鱼城即是这一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 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 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 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 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 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 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1251年,蒙哥登上大汗宝座,稳定了蒙古政局,并积极策划攻宋侵略战争。蒙哥为成吉 思汗幼子拖雷的长子,曾与拔都等率兵侵略过欧、亚许多国家,以骁勇善战著称。1252 年,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率师平定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夹击之势。
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侵宋战争。蒙哥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昌), 塔察儿、李璮等攻两淮,分宋兵力; 又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则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 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 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 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为宋合州守 将王坚所杀。
宋开庆元年(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 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 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 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 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
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 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西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 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元史·宪宗纪》称“杀宋兵甚众”,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 退。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 蒙哥汗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 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拉槁之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 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 其不能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 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攻占南宋。 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 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骁将汪德臣(原为金臣属)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 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 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汪德臣因而 患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 给蒙哥精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不胜其忿。
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 守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 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 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于六 月也患上了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确说是得了痢疫。另《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 《合州志》等书则称蒙哥汗是负了伤。无论如何,蒙哥汗不能再坚持攻城了。七月,蒙 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汗逝世。据《元史》本传 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 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
战争史上的奇迹
——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
梁 玉 琳
概 述
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打得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阵地防御作战。敌我双方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投入十万重兵,在两个高地上反复争夺了四十三天。敌人先后投入的兵力、兵器为十一个步兵团、十八个炮兵营,总兵力约六万余人,105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万发,投掷炸弹5000余枚。我军投入的兵力、兵器有15军45师、29师、12军31师、34师和35师106团、60军炮兵团,以及加强的炮兵第二、第七师和火箭炮209团,高射炮两个团又六个独立营,总兵力四万余人,山野榴炮114门、火箭炮24门、高射炮47门,共消耗弹药40余万发。
在乱猛烈炮火轰击和重兵反复突击下,我军依托以坑道为骨干,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阵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共打退敌人营以上兵力冲击25次,营以下兵力冲击550余次;并进行了数十次反击,最终打退了敌人,守住了阵地。全战役共毙伤俘敌二万五千余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我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2.21∶1。
这次战役,兵力火力之密集,反复争夺之频繁,战况程度之激烈,战斗时间之持久,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五十五年前,我曾在志愿军第三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工作,对这次战役的情况有所了解。
上甘岭的战略地位
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金华郡以北的五圣山南麓,其以南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我军主阵地之前的两个依托。因该两高地,阵地突出,真接威胁着敌之金华防线。敌人发动这次进攻的企图是:在我防御阵地中央打开一个缺口,分割我防御体系,破坏我军正在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夺取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以改善其防御态势;并借以试探我军防御的稳定性,为尔后扩大进攻,伺机夺取五圣山,迫使我军转入守势,扭转其所处的被动局面,谋求其在板门店谈判中的有利地位。
我军担负上甘岭防御作战的部队是三兵团所属第15军45师。该师对于敌人可能发动的“秋季攻势”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作了必要的准备。1952年10月15日,南朝鲜军第2师一个参谋向我投诚,供称敌将向我发动攻势。我第45师135团当即加强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阵地的兵力、火力以迎击敌人的进攻。
抗击敌人进攻 实施连续反击
1952年10月12日,敌预先以航空兵、炮兵对我五圣山、上甘岭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阵地,实施了连续两天的火力突击,预示着敌人将发动大的攻击。14日凌晨3时起,敌人又进行了连续两个小时的猛烈炮击。接着,从凌晨5时开始,以七个营的兵力,在三百余门大炮、三十余辆坦克、四十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分六路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发起猛攻,共发射炮弹三十余万发,投掷炸弹五百余枚,战斗异常激烈。我防守部队两个加强连,在43门火炮支援下,进行了顽强的抗击。战斗至13时,我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摧毁,人员伤亡很大,表面阵地被敌人占领,我防守部队转入坑道坚守。19时,我军乘敌立足未稳,组织4个连的兵力实施反击,又恢复了表面阵地。这一天的战斗,毙伤敌近两千人。在反击597.9高地的战斗中,135团七连排长孙占元(河南林县人)在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战斗,连续夺取敌人两个火力点,歼敌八十余人。当敌人进行反扑时,他一人打两挺机枪,最后子弹打完了,他拉响手榴弹,滚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以英勇献身的行动,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为了集中兵力、火力打击敌人,第45师于14日晚将两个重炮营调至上甘岭地区;以134团两个营、133团一个营,分别加入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防御,将师指挥所前移至德山砚。
15日至18日,敌又先后投入两个团又四个营的兵力,在炮、空火力支援下,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行连续的进攻。我防守部队与敌反复争夺,阵地昼失夜复,战斗紧张激烈地进行到18日,我两高地的表面阵地全部被敌占领,我军退入坑道坚守。19日夜间,45师以三个连的兵力,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对敌实施反击,一举恢复了阵地。在这次反击战斗中,135团二营通信员黄继光(四川中江县人)为打开冲击道路,掩护部队突击,以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用自己的身躯扑向敌人正在疯狂发射的机枪火力点,掩护部队冲入敌阵,收复失地。一营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用嘴咬住被炸断的电话线保持前沿阵地与指挥所的联系,牺牲后口中还含着电线。
20日,敌人又以两个营的兵力,在三十架飞机和大量炮兵配合下,向该两高地进行轮番攻击,激战终日,大部分表面阵地又被敌人占领,我军再次退入坑道坚守。
这一阶段作战,敌人先后投入七个步兵营、十八个炮兵连、三百余门大炮。我45师投入二十一个步兵连、十九个炮兵连、六个火箭炮连。经过七天激烈战斗,共毙伤敌七千余人,我伤亡三千二百余人。
坚守坑道斗争 相机实施反击
在敌人拥有强大炮、空火力的情况下,要守住表面阵地是极为困难的;而坚固的坑道工事,就成为保存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依托。我军转入阵地防御作战后,在阵地上构筑了大量坑道工事。仅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长10米以上的坑道就有48条。
10月21日以后,敌我双方展开了坑道争夺战,其中坑道口又成为斗争的焦点。敌人用各种手段围攻我退入坑道内的部队。他们采用炮火封锁、飞机轰炸,火焰喷射器喷火,用石土和铁丝网封堵等多种手段破坏坑道口,甚至违反国际公约向坑道内投掷毒气弹。致使我军有的坑道口被炸塌,有的坑道口被堵塞,坑道内弥漫着硝烟、毒气、血腥、污臭使人窒息。加之缺粮缺弹缺水,干部战士的处境极端困难。但是,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有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光荣传统。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强有力政治思想工作鼓舞下,干部战士发扬了高度的忍耐精神,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大家精心聚积,不放过坑道内的每一滴水,把岩缝里渗透出的一粒一粒水珠接存起来,解决饮水问题。133团卫生员陈振安在滴水的地下挖一个小坑,细心地把石缝中渗透出来的水接存下来,供重伤员饮用。由于参战连队不断增加,退入坑道内的建制单位很多,仅45师134团8连的坑道里就有16个连队的番号。在这种比较混乱的情况下,八连连长李保成、指导员赵毛臣挺身而出,把这16个连的335人组成一个战斗集体,实行统一指挥,共进行大小反击作战93次,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被上级授予“坚守上甘岭阵地特等功连”。与此同时,退守其它坑道内的分队,也积极组织了数百次反击行动,歼敌两千余人。在此期间,我防御纵深部队曾以五个连的兵力向两个高地实施反击12次,每次反击的同时,指定专人向坚守坑道的连队补充人员和各种物资。尤其是把祖国人民的慰问品送进坑道,使大家受到极大鼓舞。加之我炮兵部队以准确的火力控制坑道口,有效地保护了坑道口的安全。并给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以大量杀伤。同时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炮火,对取得坑道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实施决定性反击 彻底粉碎敌人进攻
我军在前沿阵地坚守坑道作战的同时,纵深部队紧张地进行了对敌实施决定性反击的准备工作。10月20日,三兵团首长决定将刚从其他阵地撤出、正在向休整地开进的第12军调往五圣山地区。同时,又给15军加强了一个高炮团、两个地炮营;给45师补充1200名新兵;从29师抽调三个步兵营,加上各师团的机关人员,专门担任战地四十里山路的火线运输任务。
10月29日,我军向敌发起反击。首先用两天时间进行预先火力准备,将敌人占领的表面阵地基本摧毁。30日21时,45师五个连、29师两个连与坚守坑道的部队相配合,在五十门大炮、二十四门火箭炮、三十门迫击炮支援下,对597.9高地之敌发起反击。经过五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四个连,并打退敌一个营的多次反扑。战至31日,该高地为我军收复。
11月1日,敌出动数十架飞机、七十余辆坦克和大量的火炮,向我阵地轰击,接着用六个营的兵力,先后向597.9高地冲击十四次,均被我军击退,毙伤敌人1500余人。当日晚我第12军31师91团投入战斗,同时又增加了九个炮兵连参战。
11月2日7时起,敌对我阵地炮击四个小时之久,发射炮弹15万发,出动飞机一百余架次,投弹一百余枚。12时至18时,敌集中五个营的兵力,多方向多梯次向597.9高地攻击四十余次,并一度突入我阵地。我防御部队顽强机智作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终将敌人击退,毙伤敌人1500余人。在这次作战中,91团八连四班在副班长蔡兴海率领下,顽强战斗,毙伤敌近四百名,我仅轻伤三人,创造了小兵群近战歼敌的成功战例。更令人敬佩的是该连战士王万成、朱有光拉响爆破筒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勇壮举。11月2日下午敌人向山顶蜂一拥而上时,朱有光从血泊中站起来,高喊:同志们再见!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拉响手中的爆破筒冲向敌群。他的战友王万成看到朱有光这个壮举也拉响手中的爆破筒冲向敌人。随着两声巨响,两朵浓烟腾空,成群的敌人被炸得尸骨成堆,他俩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两名战士都是四川安岳县人,他们一起参军,又分编在同一个班,战斗中一起坚守阵地浴血奋战一昼夜,最后一起英勇献身。
11月3日以后,敌每日均以一个营至一个团的兵力,进行连续攻击。5日,我12军93团一个营加入战斗,协助91团守住了597.9高地阵地,共歼敌六千余人。在5日的战斗中,91团5连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3号阵地,英勇机智击退敌人多次冲击,歼敌280多人,守住了阵地。战后被志愿军总部荣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为了保证前沿部队有饭吃,91团将全团炊事班集中在“741”高地,搭灶起火,日夜为部队蒸包子、馒头,冒着枪林弹雨送上阵地,总量达五万一千多公斤。阵地上的战士们称之为“741”大饭店。
11月5日,三兵团首长对巩固597.9高地和夺回537.7高地北山的作战,作了重新部署。决定将第12军31师三个团全部投入该两地作战,34师100团和35师106团为预备队,第45师撤出战斗进行休整。为便于指挥,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在德山砚组织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11月11日16时,我92团两个连又一个排,在114门火炮支援下,分两路发起反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夺回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全歼守敌一个营。12日,敌以一个团的兵力向该高地反扑,占去我两个山角四个阵地。此后,敌我双方继续展开激烈的争夺战。13日,我以一个连又一个排的兵力,在52门炮火支援下,激战二十分钟,歼敌三百余人,全部恢复了表面阵地。14日,又击退敌两个营40余次攻击。次日夜间,我93团加入战斗,至17日艰苦激战三昼夜,击退敌人一个排至一个团兵力的七十余次攻击。18日,我第35师106团投入战斗,激战至25日,终于打退了敌人疯狂的反扑,共歼敌三千余人,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阵地。至此,敌人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南撤,再无力进攻。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
上甘岭战役的伟大意义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人民日报以“祝贺上甘岭前线我军的伟大胜利”为题发表了一篇社论。社论说:“上甘岭的战斗,虽然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阵地上的战斗,但它的激烈程度与我军的英勇顽强,是世界战史上少有的。”上甘岭战斗中所创造的伟大胜利战绩,“对于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无疑地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毛主席后来在接见上甘岭前线指挥员第15军军长秦基伟时说:“纵观古今中外的战史,不论是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德国的诺曼底防线,还是以色列的巴列维防线、蒋介石的长江天险,这些固若金汤的防线都不堪一击,一举攻破。唯有上甘岭防线没有被攻破,这是奇迹。”这个奇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这个奇迹,大长了我军的雄风;这个奇迹,坚定了我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侵略军斗争到底的决心。
上甘岭战役后,敌人对我军日益巩固的正面防线已无可奈何,它再没有敢发动类似上甘岭这样规模的进攻。反之,我军则越战越强,不断地对敌实施强有力的反击和进攻。时隔半年,三兵团所属第60军在东线防御作战中,于1953年6月10日以三个团的兵力,经过五十分钟战斗,一举攻占敌人一个团的阵地,“首创我军防御反击作战以来一次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中朝联合司令部嘉奖60军的贺电语)尤其是1953年夏季的金城战役,我军以五个军的兵力,一举突破敌四个师,二十五公里的防线,仅二十一个小时就前进了九点五公里,毙伤俘敌七万八千多人。而上甘岭战役,敌人进攻了四十三天,损兵二万五千人,仅占去我两个班的阵地,最后还被我收复。
上甘岭战役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创造了“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成为部队英勇善战,攻必克、守必固、打不垮、拖不烂的顽强意志,而且在国内广为流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语。
战后,我同兵团机关工作组到前线慰问参战部队,特地到45师134团八连看望了全体干部战士。这不仅是因为八连在坚守597.9高地一号坑道斗争中战功卓著,被授予特等功臣连,而且还因为战前我曾在这个连蹲过点,同干部战士相处半个多月,建立了特殊感情。令我感叹的是,到达八连后,许多熟悉的干部战士都不见了,看到的大多数是新提升的干部和新补入的战士。这些新面孔行将踏上新的征途,经受新的考验。
之后,我登上597.9高地,站在被炮火炸松了一米多深的焦土碎石之中,伫守昔日烽火战场,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朱有光、王万成、胡修道、伍先华、牛保才等英雄们的壮举。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身躯、视死如归,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保卫和建造共和国大厦而奠基铺路。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业绩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触景生情,赋小诗一首:
血染焦土鏖战已,将士功绩九天齐。
枪林弹雨不惜死,冲锋陷阵身首弃。
同仇敌忾斩豺狼,杀声怒吼灭虎罴。
上甘防线坚如铁,中外战史堪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