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读音【jié】。
释义:
碣:主要字义是指圆顶的石碑,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石鼓文即是一件猎碣。如:残碑断碣。墓碣。
碣:山高耸的;高大的
例如:碣以崇山。——《汉书·扬雄传》
碣:①高大的岩石
例如:碣,特立之石也。东海有碣石山。——《说文》
夹右碣石。——《书·禹贡》。传:“海畔山。”
②圆顶的石碑
例如:封禅丘兮建隆碣。——《后汉书·窦宪传》
又如:碣子(墓碣);碣文(镌刻在碑石上的文字);残碑断碣
碣石的省称
例如:东临碣石。——曹操《观沧海》
碣—百度词典
碣 【拼音】:[jié] [yà] 【字义】:[jié] 1.圆顶的石碑:残碑断~。墓~。[yà] 1.〔~磍〕猛兽盛怒的样子
碣
读音:[jié][yà]
部首:石五笔:DJQN
释义:[jié]:圆顶的石碑。
[yà]:〔~磍〕猛兽盛怒的样子。
碣
念jie 三声
圆碑
念ya 四声
兽怒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