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几种解释,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是,首先轻微的通膨是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其次物价工资有相互作用,物价提高,则工人要求工资增加;工资增加又增加商品成本,进而再一次提高物价,单单从一方面来控制进行物价稳定是难以实现的。另外,在国际市场上存在囚徒困境。如果有一个国家实行物价稳定政策,而其他国家则选择通膨的方式,那么该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会存在竞争劣势,为了不让自己国家为全球通膨买单,所有国家都是放任通膨存在。(虽然实际上所有国家联合起来抵制通膨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担心其他国家会毁约,因此难以实现的。)最后还有个就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较高的通膨率会有较低失业率,有利于社会稳定。
你好,收入水平和物价都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两者处理难度和代价是不同的。提高收入水平有很多方法,比如税收、转移支付、工资、财产收入、社会保障资金等等。。。而处理物价有哪些手段呢?我国知道物价过高可视为通货膨胀,那么抗击通货膨胀无非是加息、减少货币增发、增加有效供给等。前两者有什么代价?代价就是实际增加贷款成本,企业想要钱得不到,相关有效投资可能不充分,理论上会增加失业率和将低收入,理论上也会降低股市股指,而增加有效供给也不是短期能够做到的。所以降低物价不仅困难,还有一些较大代价。因此,提高收入水平不仅是相对容易做到的,而且基本是刚性的,即基本不会降低薪资,也可以抵消一部分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形态。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可支配消费,但并不是全部,未包括公共消费、三公消费;另外,总消费+总投资=总供给,对吧?投资在下降,消费即使在上升,也不意味着总供给的增加。总供给(PPI)的下降,直接拉低了CPI
从国家调控角度,相比稳定物价,提高收入的操作难度低,有利于控制急性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