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东阿以冲突的由来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也是“欧洲中心论”的产物。“中东”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占中东总人口的70%。 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古代非、亚、欧兴起的几乎所有强国都想占据这个交通枢纽。中东石油储量丰富,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仅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储量就占世界总储量的25%。中东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石油被视为现代工业的“血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令任何强国不能轻视中东地区。近现代欧美列强都竭力向中东扩张势力。冷战时期,中东成了美、苏争霸冲突的热点。 中东历史、地理、政治、宗教、民族关系复杂,冲突不断,最严重的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中东阿以冲突由来已久,如果从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集会算起,也已超过百年了。阿以冲突包括巴勒斯坦领土之争、耶路撒冷城归属问题、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叙利亚戈兰高地问题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领土之争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到底谁是主人?长期的冲突使阿、以双方均损失惨重。埃及、约旦等国先后退出大规模冲突。阿、以双方一些人逐渐认识到:谁也消灭不了谁,只有承认对方,和平共处;若再斗下去,会丧失经济发展的机会。阿以冲突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之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埃及、约旦和巴勒斯坦主流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出了“归还(1967年以来占领的)领土换取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阿以冲突。近年来,巴积极寻求和谈解决途径,巴解断断续续与以色列举行多轮谈判。1993年、1997年和1998年,巴以双方在挪威、约旦、美国等国的调解下三次达成和平协议,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打击恐怖主义、保障以色列安全的条件下,同意从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区撤军。但是,协议遭到巴勒斯坦强硬组织“哈马斯”和以色列极右分子的反对。“哈马斯”继续制造恐怖事件,打击犹太人;以色列极右分子也不满协议,于1995年刺杀了鸽派总理拉宾。强硬派的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以色列继续扩建犹太移民定居点,虽然与巴勒斯坦谈判,但并不认真执行已达成的和平协议,只撤出约旦河西岸的小部分巴勒斯坦人口稠密地区的驻军,阿以冲突仍时有发生。1999年7月,鸽派的巴拉克就任以色列新总理,以色列停止了修建移民定居点的行动,并表现出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愿望。同年9月,巴以达成了执行怀伊和平协议的备忘录,以方承诺在几个月内使约旦河西岸42%的土地(约2300平方公里)成为巴方单独控制或双方联合控制区,开通加沙至约旦河西岸的安全通道。巴以双方还表示在一年内签署一项永久性和平协定。中东和平再现生机。
阿拉伯人认为:你犹太人60年前就象吉普塞人一样,是个流浪的民族----要不是靠美英等国,你们还能立国吗!!!???---立就立,为何在我阿拉伯的地盘占了一块!!!??? 以色列人认为:立国咋的啦!!!那是你们的土地吗??!!那是地球上的野地!!!-----就是现在,巴勒斯坦也没立国啊!!!那还是一块野地。看我们以色列---太小了,有野地还可以搞一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