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晋文公,咱们再回过头去,说说秦穆公的故事。前面我们讲过,晋献公灭了虞国,本来想重用百里奚,可百里奚死活不去上班,一怒之下,晋献公就把百里奚当做自己女儿的嫁妆,送到了秦国,娶晋献公女儿的那位,就是秦穆公。百里奚这个嫁妆在陪送的路上,逃跑了,跑到了楚国,结果被当做奸细抓了起来,而后流放到南海牧马。
再说秦穆公,完婚之后,可能想看看老丈人到底有多大方,就检查了一下陪嫁名单,结果发现少了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正好手下有个叫公孙枝的人,是从晋国来的,就向公孙枝询问是否知道百里奚,巧了,公孙枝还真听说过百里奚,他就把百里奚的故事讲给了秦穆公。还说百里奚此人善于谋虑,并且忠君爱国,是个难得的人才,只可惜没有遇到明主,大王若得此人,称霸中原不是梦啊。
秦穆公听到有这样得大才,连刚娶的小媳妇都顾不上了,马上就想找到百里奚,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百里奚在楚国牧马。屈才,太屈才了,秦穆公马上就要派人带重金去见楚成王,要赎回百里奚。
公孙枝及时制止了他,大王,百里奚不值这么多钱,五张羊皮就够了。
秦穆公就不明白了,你不是说他有大才吗,怎么就不值钱了?
大王有所不知,楚成王也是爱才之人,他是因为不知百里奚之才,才让他去牧马,你若是用重金去赎,楚成王必会警觉,不放百里奚。
秦穆公这才焕然大悟。
秦穆公的使者来到楚国,面见楚成王,大王,我们有一个叫百里奚的奴隶,跑到了贵国,我们大王十分生气,想把他赎回去,当众治罪,以警示其他奴隶,说完就献上五张羊皮。楚成王也没多想,就让人找到百里奚,交给秦国的使者。
就这样百里奚被带到了秦国,公孙枝早早就在边境相迎,第二天,百里奚就被带到秦穆公面前。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大贤,秦穆公不由的愣住了,眼前居然是一个满头白发的糟老头子,秦穆公困惑的看了公孙枝一眼,那意思,你不会是带错人了吧,公孙枝微微点了点头。
算了,也许是人家放马这段时间,太过劳累了,请问先生贵庚啊?
哦,我七十了。
秦穆公算是彻底放弃了,本想重用先生,可是你这也太老了,恐怕放马都困难了吧!
百里奚一看秦穆公这话里有话,怎么,难道我连马都放不成了么,不行,我得放几句狠话。百里奚上前一步,看了看左右,低头轻声道,大王,这老不老没关系,那要看你让我干什么事情了?
秦穆公被他搞的差点笑出来,那你说说,你能干点什么?
大王要是让我去捕鱼捉鸟,追赶野兽,那我确实是老了;要是让我给您出谋划策,治理国家,我还是正当年的。你看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山,还帮助周武王打下万世江山,和他比,我还年轻的很了。
秦穆公觉得这老头敢把自己和姜子牙比,不由得对他有了兴趣,那我们就聊聊吧。这一聊不要紧,百里奚是有问必答,如何治理天下,如何富国强兵,这老头说的是头头是道,井井有条。
秦穆公兴奋起来了,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我得先生,好比齐桓公有了管仲啊,马上就要拜百里奚为相。百里奚及时制止了他,大王冷静,冷静,我虽然是有本事的,可和我的一个朋友比起来,我还差的很多啊。
百里奚说的这个朋友,名叫蹇(音同捡)叔,当年百里奚要去虞国做官,蹇叔极力反对,那么小的一个国家,国君又没有大志,你的才能不但难以发挥,还会招来灾祸。可那个时候百里奚,胸怀大才无处可用,实在有点寂寞难耐,就没有听从蹇叔的劝告,结果落得个被俘为奴,南海牧马,而蹇叔,还在乡野隐居,等待时机。
秦穆公听了百里奚的建议,立即派人去寻蹇叔,要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成就霸业。不久,公子絷(音同直)奉秦穆公之命,来寻蹇叔,见到蹇叔,公子絷恭恭敬敬递上书信。看罢书信,蹇叔感慨,当年虞君不用百里奚,不听忠言,终至灭国之灾,现在秦公慧眼识珠,任用贤人,一个百里奚足矣,我已隐居多年,不想再入朝为官,公子请回吧。
公子絷赶紧搭话,百里奚大夫说过,您要是不去秦国,他也不愿意一个人留在那里,还望先生成全。
蹇叔听罢,无奈的点点了头,好吧,为了成全百里奚,我就走一趟吧。
咱们书说简短,蹇叔就随公子絷来到了秦国,面见了秦穆公。务实的秦穆公,当面向蹇叔请教治国图霸之策。反正你请教我的,蹇叔也不客气,秦国和少数民族西戎是邻居,秦国百姓一直和戎族通婚生活,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不讲究礼数,不懂得按法度行事,以我之见,大王应该加强对百姓的教育,对犯罪之人要严加惩治,让百姓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有荣辱之感,有廉耻之心,国家风气正了,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
秦穆公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我想称霸诸侯,请问先生,我该从何做起?
蹇叔沉思片刻,大王若想称霸,不是要做好什么事,而是不要做几件事。第一,不要贪图小利;第二,不要意气用事;第三,不可急于求成。看秦穆公有些茫然的眼神,蹇叔做了进一步解释,贪图小利往往会吃大亏,义气用事会让人失去理智,急于求成就容易做错决定。大王只有一步一步的做好每件事,才能为国家强盛打好基础,有了自身强大的基础,才能谈得上称霸诸侯。
听完蹇叔的分析,秦穆公茅塞顿开,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我得到百里奚和蹇叔,真好比多了两只膀臂啊。第二天,拜百里奚为左相,蹇叔为右相,在两个贤人的辅佐之下,秦国渐渐的强大起来了,之后的岁月里,秦国帮助多位晋国公子登上君位,还同齐国一起帮助晋国打败楚国,自身实力更加强大。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了,秦穆公觉得此长彼消,时机已到,就想趁机攻打晋国,建立霸业。想要打仗,正好就来了个机会,郑国有人向秦国密报,说他掌握着郑国的城门,秦军去偷袭,他可以作为内应,打开城门。秦穆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个人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太靠谱,千里行军去偷袭别人,很容易走漏风声,再说,郑国有人可以向我们透露秘密,难保我们也有人会向郑国泄密啊。
这个时候的秦穆公有点等不住了,当年我帮助晋国平定内乱,他们几任国君都是我立的,我早就该是诸侯盟主了,只是晋国打败了楚国,我才没和重耳争,现在重耳也死了,我该实施称霸天下的计划了,二位不要劝了。然后就任命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主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大军直奔郑国。
部分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及公孙枝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四百年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和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渡过黄河以后,将渡船全部焚毁,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秦军夺得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郊。晋军拒不出战,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到南岸崤地,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然后回国。转而向西方发展,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秦穆公娶晋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为妻。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
秦穆公死后,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
经典故事
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受宠最多的妃子骊姬,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于是,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和她妹妹的儿子,想迎奉重耳回国,秦穆公也想这样做,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会让晋国变得强大,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国家,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但是不久,夷吾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又派人追杀重耳,并 且恩将仇报,不接济秦国,导致晋国与秦国失和。夷吾忘掉秦国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后面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并派人杀死公子圉,晋怀公夷吾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
此时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重耳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晋失和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全去世了,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晋国,谋求霸业。他和周围的谋士说:“我曾几次帮助晋国平定内乱,就连他们的国君都是我立的。理应由我出任诸侯的首领。只因晋国战败了楚国,我才将首领的位子让给重耳。如今重耳已经死了,我还忍让什么,到了和晋国一争高低的时候了。”他命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去打晋国。
孟明视率大军先攻破了一个叫滑的小国,抢到大量珠宝、粮食和衣物,然后到达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白乙丙和西乞术说:“这儿靠近崤山,地势复杂,我们一定要当心啊。”但孟明视并不以为然,他认为秦军强大,无人敢来袭击。走完了一段路,前军派人报告说路被乱木挡死了。孟明视至前面一看,但见横七竖八的木头堆在路上,上面还立着一根三丈多高的旗杆,一面红旗高高飘扬,旗上一个大大的“晋”字。孟明视虽说有些警惕,但还是令士兵放倒红旗,搬走乱木前进。
岂料秦军才放倒红旗。顿时鼓声震天,晋军从四处山野中杀了出来。原来那旗一被放倒,就是晋军攻击的信号。这时前面堵截,后是追兵,走投无路的秦军,只好退到堆乱木的地方。哪知晋军早在那些木头上洒了硫磺等引火物,就等秦军一退到这里,把火箭射来,引燃乱木,山谷顿时就成了火海。秦军死伤不计其数,争相逃命,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员大将都成了俘虏。
晋军大胜秦穆公,十分高兴,准备将秦军的三员大将杀了,用他们的头颅来祭祖先、庆胜利。晋襄公的后母乃秦穆公的女儿,她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就对襄公说:“秦、晋两国原是亲戚,关系很好,可别为杀这几个人坏了两家的和气。现在秦军战败,秦君肯定怨恨他们。不如放回他们去,让秦君自己来处置他们,免得我们落个杀人的坏名声。”晋襄公听她说得在理,就把孟明视等人放了,可后来又后悔了,便又派人去追。待追兵赶到黄河边上,孟明视三人坐的船才离岸。追兵没船,只得作罢。这样,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得了条命,回到了秦国。
秦穆公得知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就身穿丧服,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孟明视等人看到秦公,急忙跪下请罪。而秦穆公不但没责备他们,并自己承担了责任,希望他们勿忘国耻,以图再起。孟明视等人见秦公没有怪罪他们,仍旧叫他们掌握兵权,十分感激,决心立功赎罪。他们操练士卒,演练阵法,为报仇做着不懈的努力。又过了一年,孟明视认为秦国军队已具有打败晋军的实力了。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六二五年),孟明视向秦穆公请示,率兵攻代晋国。得到秦穆公同意后,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军带领四百辆兵车出发了。
晋君料到秦国不会甘心的,备战的事也没有放松,见秦国来攻就派出大军迎战。两军相逢斯杀一场,秦军败下阵来。孟明视原以为这次可以取胜,没想到却吃了败仗,觉得这回秦穆公不会饶过他了。万没想到,秦穆公没有责备他,还让他继续执掌兵权,这使他对穆公感恩不已。
通过两次失败,孟明视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认识到自己的指挥才能不够,训练军队和作战的方法也有缺陷。于是他变卖家财,抚恤伤亡将士家属,亲自训练军队,和士兵朝久相处,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紧张训练部队的时候,晋襄公命大将先且居(晋国大将先轸的儿子),率领晋、宋、陈、郑四国军队打秦国。面对士气昂扬的四国联军,孟明视沉着冷静,认为秦军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不可应战,就命令紧闭城门,加紧训练。许多秦国人都认为孟明视输怕了,成了胆小鬼,建议解除他的指挥权。秦穆公却向大家说:“孟明视肯定能打败晋军,咱们等着瞧吧。”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军经过孟明视等将军的严格训练,已经是一支兵强将勇、英勇顽强的军队了。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他请求秦穆公挂帅亲自出征,并且还发誓说:“假如这次出征不能获胜,我决不回国见家乡父老。”秦穆公命令给出征的军队五百辆兵车、装备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食,又拨给出征兵士家属粮食和钱财,以解士兵后顾之忧。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秦穆公、孟明视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
秦军渡过了黄河,孟明视下令烧毁渡船,表示没获胜利便不生还。先锋由孟明视亲自担任,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没几天就把过去被晋军攻占去的城池收了回来。消息传至晋国都城,朝野兵民一片惊慌,群臣见秦军如此凶悍,全建议回避一下,不要和秦军作战,连大将先且居都不敢迎战。晋襄公无法,只得命令晋军坚守,不得与秦军交战。
在晋国的土地上,秦军往来驰骋,为所欲为,犹入无人之境,晋军哪敢迎战。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也挫灭了晋国的威风,憋了三年的气今日总算出了,就带领大军到崤山,在当年晋军堆乱木、树红旗的地方,把上次阵亡将士的尸骨埋好,且亲自祭奠一番。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坟前,大哭不止,将士们看了全很感动。
羊皮换贤
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当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
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放牛大王”。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
楚成王想都没想,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
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七十岁的老头,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大王,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或者去捕捉猛兽,臣确实太老了;但如果和大王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一听,不由肃然起敬道:“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您有什么办法吗?”
百里奚说:“秦国虽在边陲地区,但地势险要,兵马强悍,进可以攻,退利于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乘机而进。”
穆公听了,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封他为上卿,治理国事。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大王,臣有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
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
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秦穆公高兴极了,他对蹇叔说:“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
蹇叔说:“治法要严,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对百姓要宽容,人民就会拥护您。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我看今日许多强国,霸业已经衰退,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
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心花怒放,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
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称其为“五羖(gǔ)大夫”。
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由于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
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小儿子,他哥哥秦成公死后没有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秦穆公一心想让秦国强大起来,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才。
不久晋国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大夫百里奚。百里奚是天下奇才,但他痛恨晋国灭亡自己的祖国,所以誓死不肯为晋国效力。当时秦穆公正好要娶晋献公的女儿为妻,晋献公见百里奚不肯投降,就想侮辱他,把他当作女儿的陪嫁奴隶送往秦国。走到半路上百里奚逃跑了,被楚国人抓了起来。秦穆公在清点陪嫁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名奴隶,一问才知道是百里奚。有人向他推荐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秦穆公就想用重金礼聘他。
但是又害怕楚国人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就不肯给秦国了,于是派人对楚国人说:“我有个名叫百里奚的奴隶逃到你们那了,想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去。”当时一个奴隶差不多能换五张羊皮,楚国人觉得价格很合适,就同意了。当时百里奚已经70多岁了,他被当作奴隶送回秦国后,秦穆公下令给他松绑,和他商量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道:“我是个亡国之臣,哪里有资格让国君来问我?”秦穆公说:“虞国国君不用你是他的失误,不是你的过失。”坚持要问他,两人说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聊了三天三夜。百里奚的才能让秦穆公非常高兴,就让百里奚执掌朝政。
秦国的老百姓都开玩笑称他为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百里奚仍然推辞道:“我这点才能远远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世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贤能。我曾经落魄,在齐国要过饭,蹇叔见我不同于常人,收留了我。当时我想去投奔齐国的公孙无知,蹇叔把我劝住了,结果后来公孙无知被杀,我逃过一劫。后来我去周,周王子子颓喜欢牛,我就帮他养牛。
子颓见我牛养得好,就想重用我。蹇叔又把我劝住了,结果没有送命。我去侍奉虞国国君的时候,蹇叔让我不要去。我知道虞国国君不会重用我,只是贪图地位和俸禄才去了。结果虞国被灭,我也当了阶下囚。这些事说明蹇叔有先见之明,是个非常贤能的人。”秦穆公求贤若渴,听说有比百里奚还能干的人,高兴还来不及,赶紧派人带着重礼去聘请蹇叔,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很快就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多次干涉晋国内政,帮助晋文公当上了国君。秦穆公的贤明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这些成绩面前,秦穆公开始骄傲起来。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想趁晋国国力衰弱的时候偷袭郑国。他问百里奚和蹇叔这个主意如何,他们回答道:“中间越过好几个国家而奔赴千里去偷袭别人,很少有能成功的。况且有人把郑国的情报给我们,就没有人把我们的情报给郑国让他们做好准备的吗?所以不能打。”秦穆公自以为是地说:“你们不懂,我已经决定了。”他让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大军攻打郑国,结果失败。
由于没能打下郑国,秦军为了不白白出兵,就把晋国的一个叫滑的小城打了下来。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继位的晋襄公知道后大怒,发兵在崤山伏击秦军,3个将领都当了俘虏。他们被释放回国后,秦穆公没有怪罪他们打了败仗,而是穿上丧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哭着说:“我当初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导致你们受辱。你们有什么罪?你们专心练兵,准备雪耻就行了。”说完恢复了他们的官爵,对他们反而更好了。孟明视等3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士兵上,决心为国雪耻。
不久,秦穆公下令攻打晋国,在彭衙和晋军大战了一场,秦国又吃了败仗。孟明视等人羞愧得不敢去见秦穆公,但秦穆公仍然没有怪他们,对他们越来越好。当时西方的戎族本来和秦国关系很好的,但听说秦国打了败仗,纷纷跑去向晋国献媚了。戎族有个叫由余的人很有才能,秦穆公觉得他是个威胁,就命人送美女给戎王,消磨他的意志。由余劝了很多次,戎王都不听。秦国一方面给由余送礼,一方面派人在戎王面前说由余的坏话,很快就迫使由余跑来投靠了秦国。
几年后,孟明视等人经过精心准备,再次出兵伐晋。这次秦军憋了一肚子气,渡过河后就把船烧了,以示不成功便成仁。晋国打了几个胜仗后就产生了骄傲情绪,没有想到秦军的战斗力很强,很快就被打得大败。秦军乘胜追击,打下了晋国几个大城,晋国人只好紧闭城门,不敢应战。秦穆公渡过黄河,祭祀那些战死的将士。当时的臣子们都感动得流泪,认为秦穆公能获胜,完全就是信任人才的缘故。不久,秦穆公在由余的帮助下打败了戎族,成为西方的霸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因为百里奚对秦穆公说:“蹇叔见识高远,胜我十倍,乃当世之贤才。请任蹇叔,臣甘当辅佐。”
蹇叔(约前690年—前610年),子姓,蹇氏,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早年游历齐国时,收留百里奚。后来,经过百里奚引荐,进入秦国,辅佐秦穆公,授上大夫,迁右庶长。用心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蹇叔到了秦国,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蹇叔说: “秦与西戎相接,百姓久与戎民杂居,多数不懂礼教,因此应该首先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知事有可为者;也有不可为者;要加强对百姓的教导,使他们知道荣辱;要树立国家的正气,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这几件事办好了,富国图霸的事才有基础。”穆公又问:“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蹇叔说:“齐桓公年将七十,霸业已衰。秦国地处西方,应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然后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即不难代替齐国成为霸主。”当秦穆公问到: “我想称霸诸侯,该从哪做起呢? ”蹇叔答道: “称霸诸侯,信义为先。必须三戒:力戒贪图小利、气愤蛮干、急于求成。还得明辨形势,分别缓急。”(“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他还进一步解释说: “人们吃亏往往是因为贪图小利;失去理智往往是因为愤怒而冲动;做事失误或失败,往往是因为急于求成,而没有细加筹划。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去创图霸的事业。”(“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秦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他发自肺腑地道出自己内心的喜悦:"蹇叔和百里奚真是我创立霸业的左膀右臂啊!"
秦穆公拜蹇叔为右庶长,百里奚为左庶长,也就是“二相”,两人同掌朝政。自二相兼政以后,蹇叔和百里奚辅助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霸业。史官中有一首诗这样赞道:子絷荐奚奚荐叔,转相汲引布秦庭。但能好士如秦穆,人杰何须问地灵。
蹇叔和百里奚在秦国任相兼政时,都已是七、八十岁的人了。这种老有所为、老而为之的精神和行为既让人惊奇,又让人佩服、感动。他们作为杰出的政治家,蹇叔与老友百里奚一起,依靠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其晚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可以说,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一个文明程度最落后的小国从此开始领导中华文明,秦穆公正是因为得到了蹇叔、百里奚,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才最终成就霸业,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于是就有了秦无“蹇”不成霸与“百里致霸”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