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毒怎么回事啊

2025-04-13 15:02:3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黄颡鱼的背、胸鳍有硬棘,且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始止。用黄颡鱼的黏液可止黄颡鱼鱼剌的痛

黄颡鱼Pelteo bagrus fulvdrace (Richardson)

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淡水经济鱼类,俗称: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 英文名:Yellow catfish, 在鱼类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本属有4个种: 分别为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岔尾黄颡鱼。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刺活动时能发声。脂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黄颡鱼属的鱼类属于底栖性鱼类,白天喜栖息于水体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体上层觅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力较强。黄颡鱼常于江河水流缓慢、多乱石或卵石的环境中,秋冬季低温多在水深的河流、湖穴、岩洞、石缝中越冬,活动范围较小.不易捕捞。仲春开始离开越冬场所,到附近的乱石浅滩、近岩活动摄食,白天主要在水较深的乱石或卵石间栖息活动、夜间游至浅水域的乱石间捕食,黎明时常可见慌忙找寻石洞、缝穴陷蔽的黄颡鱼。在江河、湖泊、水库夏季涨水时,水变浑浊,此间黄颡鱼大都游至宽阔的倒角摄食水体带来的或生长的蚊类幼虫,秋冬随着江河、湖泊水体清澈,水温下降等条件的变化逐渐游到水较深的乱石河流、湖泊深穴等处活动摄食。黄颡鱼喜欢集群和在弱光条件下摄食和活动。

回答2:

黄颡鱼又叫黄蜡丁,在背鳍和两个胸鳍的前端各有一根骨刺,锋利有毒,被刺中了会有剧痛!

回答3:

黄颡我们这叫嘎丫.
它的刺仅有微毒,划伤应该问题不大的,你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划伤后又感染了,外敷点消炎药,再吃点消除炎症的片剂,就好了.
我钓鱼时也划伤过,有个小秘方很有效的:用钓的鲫鱼的尾巴在伤口拍打几下,可起到镇痛和止血的功效,很灵验.

回答4:

放心吧,一般可以自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