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楼上。本人是荀子的脑残粉,自认为荀子的基础性理论,比如性恶论等,是不过时的。就一些具体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借鉴意义更多一些,不是那么适用。
《解蔽》,分析了百家学说,对于研究理解先秦诸子很有帮助。《正名》,阐述了名称制定的方法和各种名称的由来,算是初级的逻辑学了。《天论》,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认为是初级的政治唯物主义,也就是政治不应当掺杂迷信。《礼论》,分析了社会的形成模式,解释了礼法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算是最早的社会学了。《议兵》,有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意思。其它各章,有的分析什么地位该怎么做事,有的驳斥那些歪道,有些论述国家的样态,有些是讲个人修养的。
刘向的整理不是尽善尽美,篇与篇的逻辑性有断层,内容也多有杂糅交错。
荀子解析了社会秩序的构成原理,这是我最佩服的。后来的汉朝的社会秩序,可以看到荀子理论的影子。
况哉!荀卿!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终始;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谢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