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合作模式 众所周知,与欧洲、北美和南美及其他地区相比,东亚地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征。这种特征,要求区内成员通过说服、社会影响和模仿等软约束社会化方式,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建构和发展共同体合作的规范,以便不断推进更深程度的地区合作。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在总体上,多样性是不利于一体化深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平等参与、协商一致和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原则。
求真务实的原则
应该放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第二是能源合作。在第一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贸区的建设,还主要局限于双边;同时,中日和中韩之间在建设双边自由贸易区方面,还存在着障碍。因此,应尽力争取尽快启动中日、中韩自贸区谈判,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东亚区内双边自贸区向多边自贸区的转变。在能源合作领域,可以参照欧洲煤钢联营和原子能合作(都是欧共体合作的雏形),建立亚洲能源(包括原子能)合作机制。在这方面,可以首先考虑东北亚次区域内的合作,尤其是中日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可以考虑将朝核问题的解决,与东北亚能源(尤其是原子能)合作挂钩。
在能源合作和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以及相应的溢出效应,可以尝试进行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但不宜像欧共体那样搞关税同盟,因为那样与开放地区主义原则不相符合。
在进行经济合作的同时,也有必要逐步而稳妥地开展政治和安全对话,努力使东亚共同体逐渐发展为涵盖各领域的综合性合作机制。对于中国来说,最关键的方面,在于尽力争取与美日联盟进行安全对话,争取建立一种类似于俄罗斯和北约的合作关系。
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合作领域上,可以先在现有各方都关心,具有相当可操作性的领域做起,诸如能源领域合作,自由贸易区问题,进入领域的货币互换协议从双边协议向多边协议的方向推进等。在现有合作框架中,在充分启动10+1进程的同时,重点推进10+3合作的进展。因为10+3是在东盟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要求加强地区经贸与金融合作,以防范危机再度发生而建立的,东盟国家对“10+3”持总体赞成态度。而且启动以来的确出现了惊人的进展。最后目标是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在上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东亚经济共同体”或“东亚经济联盟”,形成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极。使亚洲各国的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提高亚洲各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共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使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齐头并进的原则
实事说明,东亚国家在东亚共同体问题上并为达成共识,在去年12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首届东亚峰会的预备会议上,各国代表同意,不把东亚共同体的具体目标写进峰会《吉隆坡宣言》中,而以“建立在本地区的共同体”字眼代替,以避免在此刻引起争端。峰会发表的《吉隆坡宣言》没有提及“东亚共同体”,但此前两天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宣言将宣布自己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东亚共同体”。我认为“10+3”作为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有效方式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得到举世瞩目的成果,也被东亚国家的充分认可,为此,基于东亚合作的艰难性多样性的特点,为地区一体化的共同目标,“10+3”模式应该被看作是建立东亚未来东亚共同体的“发动机”。 为此,共同体是目标,10+3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渠道。今年是“10+3”合作1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做好“10+3”合作的未来战略规划,巩固“10+3”机制在推进东亚合作、建设东亚共同体过程当中的主渠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