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不一定准确。首先,纸币发行为得了商品和服务的等价交换提供交换工具,世面上有多少价值的商品需要交换就要求有这么多的纸币充当交换媒介。其次,如果纸币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年)可以参与几次交换,世面上的纸币实际需用量 就会减少到总需要量的几分之一,比如的1万元的商品需要交换,一年纸币可以参与这些商品交换4次,那么发行2500元纸币就可以满足需求了。第三,如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实际需求量,那么就会出现纸币贬值,因为超量的纸币会参与交换的竞争,促使物价通涨,导致纸币贬值。第四,如果纸币发行量不足,造成参与交换的纸币显得难得,因此就会使纸币升值,从而也促进物价下行。
一、流通中所用的货币=商品和服务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这个好理解吧,有1万元的东西,用2500元,四次就买回来了。1 万是商品和服务总额,2500元是流通所需的货币,4 次是流通速度。
二、纸币贬值率=(发行量-需用量)/发行量*100%。
这个也好理解吧,本来有2500元就可以了,实际却发行了3000元,有500元是多发的,这500元也不会闲着,它要去参与交换,可是没有与这500元对应的商品与服务,所以只好是3000元一年周转4次=12000元,这12000元纸币对应10000元的商品与服务,造成纸币不值钱(毛了),这就是贬值。多发了500,除以发行量3000,得到贬值率1/6。
三、纸币升值率=(需用量-发行量)/需用量*100%。
这个和第二个是相反的,发的少,需要多,纸币不够用,这样理解好了。
四、通胀率=(发行量-需用量)/需用量*100%。
还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多发500,需求只有2500,这500占2500的百分比就是通胀率,也是这多发的500要稀释合理需要的那2500。
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打字好累。
高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