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的具体步骤:
(1)进行田间试验
在调查了解本地区果园土壤肥力状况和供试养分含量的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进行肥料试验的合理布点。点数越多,其结果越有代表性。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田间试验也可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如“3414”方案中的处理1为无肥区(CK),处理6为氮磷钾区(NPK),处理2、4、8为缺素区(即PK、NK、NP)。栽培的树种,品种和果园管理技术同一般果园,最后计产。
(2)土壤养分测试
对各试验小区或试验树进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试。
(3)求相对产量
在果实收获后计产,以全肥区(或株)最高产量为100,将其他各缺素区(或株)的产量换算成相对于最高产量的百分数产量(%)。
(4)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分级
从缺素区或缺素株产量占全肥区(或株)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为极低,50%~75%为低,75%~95%为中,大于95%为高,从而确定出某一地区某种树种果园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施肥量。对该地区其他的果园,只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的优点是直观性强,定肥简便。缺点是精确度较差。与土壤养分指标等级相应的土壤测试值是一个相对值,仅能表达果园土壤中某种有效养分对果树产量的保证程度或该土壤对某种肥料的反应程度(表3-1)。因此确定了土壤有效养分的丰缺指标,在指导施肥上也仅能达到定性或半定量的程度。欲达到完全定量的水平,还应在不同肥力指标的土壤上设置肥料量试验,确定出各种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的土壤合理施肥量,用以指导果园管理与施肥。由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土壤氮的测定值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差,一般只用于磷钾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定肥。
表3-1 土壤有效养分肥力指标及其对肥料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