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加转弧圈球飞行弧线高、上旋很强、速度较慢,但落台后向下滑落较快,对方回击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扣杀争取机会。它是对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发球的重要技术。 正手弧圈球力量大,速度快,所以该技术使用的稳定性高。由于在正手的击球时间和空间上选择余地要大于反手,因此其威力也是所有弧圈球技术中最大的。 1 正手加转弧圈的动作要领如下: 站位:左脚在前,右脚稍后,两脚间距离比快攻时略大,两膝微屈,重心约在前脚掌内侧,手臂自然下垂伸直,拍形略前倾。 引拍: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左脚稍蹬地右转,重心落到右脚上,右肩下沉,右手随之引拍至身体右后方。 挥拍击球:右脚蹬地,挺髋,腰部向左上方转动,在肩部带动下,大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挥动,击球瞬间,整个身体的动量传递到手腕,加速度达到最大。击球点在来球的下降前期,摩擦球的中部。击球后重心移至左脚。
一般业余球迷 ,练习了老半天, 一上球台, 怎么打都觉得别扭,发不出力,无法维持练习时的姿势, 感觉起来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怪"字. 原因出在哪 ?
大部分的人 ,满脑子拉球的时候 只想着手臂如何发力, 如何一板打死对方, 转死对方... 程度好一点的人, 想着如何用腰力, 用腿力l来击球... 一直想着"如何击球" "如何打磨" "如合加转" , 想着拍型要如何如何.... , 却忘了拉弧圈球 很关键的一个动作 - 引拍. 我能肯定的说, 一旦引拍方式错误, 击球再怎么强调腿腰手的力量, 也是白费.
引拍的正确与否 , 将严重影响整个拉球的后续动作 . 但是引拍动作 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细节.
以下是我大约整理的项目, 给大家参考.
1. 忘了引拍 -- 有些人击球前, 整个人正对着球台, 只是稍微把手后拉 就想发力击球 , 压根儿 根本没什么引拍动作. 没引拍, 用哪发力阿? 肯定是甩大臂 再用身体往左甩 , 手腕翻拍, 抬肘 胡乱发力...
2. 引拍高度不对 -- 明明想打前冲, 引拍时手放太低. 想打加转, 手肘却提的太高.
3. 转腰不足 -- 有些人知道要转腰引拍, 用腰带手, 却转的不够. 球跟拍子的距离不足, 没有预留适当的距离来加速发力. 这可能造成 被球追身 无法发力的后果, 或者是 为了转腰击球 击球点变的离身体太远 .
3. 手臂提早发力 僵硬 -- 有些人用大臂后拉来引拍, 一开始肌肉就紧绷发力, 手肘抬起僵硬, 让小臂失去收缩的弹性. 或者, 引拍时还很放松, 快击球时就提早紧绷, 小臂太快发力收缩, 等碰到球时 力量已经消耗大半 无法集中发力.
4. 引拍时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 许多人以为打球的时候 重心有左移就行, 想想看 如果重心没有事先右移, 击球时才往左移 不就整个人往左倒去 ? 这样如何还原 ?
5. 引拍时手腕僵硬 -- 初学弧圈球者 手腕要放松 相对固定, 不要管什么内收 外撇.... 胡乱发力.
6. 引拍时机 -- 许多人 球都来了 才开始引拍... 来不及引拍的情况下 被迫回击... 这样是无法充分发力的.
7. 徒手练习时没有想像击球点 -- 徒手练习 姿势十足, 一上台 打不到球 找不到击球点 , 就是如此. 练习时 应该要假想一个击球点来发力, 光有姿势是不够的.
8. 用手追球引拍 -- 脚步站的太死 , 用手追球. 引拍动作进行时 脚步要配合移动, 用身体来控制球跟身体的相对位置 而不是 用手追球.
9. 重心后坐 身体太过僵直 -- 引拍时, 身体僵直 . 身体注意要前倾 , 含胸收腹, 两脚稍弯 保持弹性.. 气势要有如一只蓄势待发的老虎 就要扑向敌人般的凶猛.... 准备动作有了, 击球时配合重心转移 身体往击球方向主动前迎, 可以更好发力.
10. 意识影响步伐 -- 在动作衔接当中, 随时要有起拍的意识. 这意识的训练相当重要, 有引拍拉球的意识在先, 才会增强预判能力, 随后就会影响 步伐的到位能力. 如果是球都来了 被迫移动步伐 才启动"意识"来起拍拉球, 肯定是力量不足, 失误连连.
11. 肘关节太过近身 -- 弧圈球在收小臂发力摩擦之前的 "前迎"动作, 必须要有类似丢铁饼甩臂感觉. 拍子的轨迹与身体的垂直轴心之间, 必须形成一个"扇型" . 扇型面积越大, 爆发力越大. 要做好这个"扇型"运拍前迎,就必须在引拍时打开肘关节, 不要夹臂. (并非靠抬肘力量拉球). 前迎动作是腿腰发力来带动大臂.
这些你明白之后你的弧圈球我相信你会拉好的。
-------------------------------------------------------------------------
弧圈球包括前冲弧圈球、加转弧圈球和侧旋弧圈球三种技术,弧圈球旋转强,冲力大,极具杀伤力,可以对付各种出台球,它具有进攻性和稳健性,是普遍流行的进攻技术。
前冲弧圈球的特点是:弧线长,上旋强,球速快,落台后前冲力大,向下滑落。
加转弧圈球的特点是:第一弧线较高,第二弧线较低,球在落台前运行较慢,在落台后下滑速度较快。
<<前冲弧圈球>>
-------------------------------------------------------------------------
1、直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拉斜线球的要领是:左脚稍前,站位在中台,身体向右偏斜,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曲,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斜前方,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的位置,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曲,来球至高点期时,拍面前倾,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中上部,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与此同时,手腕由曲变伸,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
2、横板正手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横板正手位拉斜线前冲弧圈球的方法是:左脚稍前,身体向右稍偏斜,引拍至身体右后方,来球至高点期时,拍面前倾,击球中上部,球拍面对斜前方,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拉直线时的要领与斜线基本相同,左脚稍前,站位在中台前后,身体向右稍偏斜,拍面前倾稍大,引拍至身体右后方稍下,来球至高点期时,拍面前倾,击球中上部,球拍面向正前方,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
3、直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较大,向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外展,击球中上部,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身体向右偏斜,向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中上部,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4、横板侧身位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体向右偏斜较大,向右后侧方引拍,拍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外展,击球中上部,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拉直线的动作要领同样是:左脚稍前,身体向右偏斜,向右后侧方引拍,在来球的高点期,球拍面对正前方,击球中上部,要充分体现出向前发力的特点。
5、乒乓小知识:弧线介绍。
在对方击球后到本方球台的落点之间,乒乓球的运动轨迹为第一弧线,从落点跳起后的运动轨迹为第二弧线,我们可以根据来球的弧线,选择击球点和所用的击球技术。
6、横板反手拉前冲弧圈球。
拉斜线的动作要领是:站位时右脚稍前,上体稍前倾,向腹部的左下侧引拍,上臂肘部靠近身体,拍面前倾稍大,前臂向右前上方加速挥动,手腕外展。
<<加转弧圈球>>
-------------------------------------------------------------------------
1、横板正手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正手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在前,身体向右偏斜,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后引的幅度较小,拍面稍前倾,在下降期击球,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正手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身体向右偏斜相对较小,球拍面对正前方,同样是在下降期击球,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以转腰带动肩、上臂、前臂和手腕发力。
2、直板侧身位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直板侧身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基本上与正手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相似,主要的区别是身体的侧向角度更大,球拍外展,步伐要及时到位,要大胆侧身,移动位置,不要顾虑右方的空档,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动作要领同样是拍面稍前倾,在下降期击球,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直板侧身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相比身体的侧向角度要小,同样要步伐到位,要大胆侧身,移动位置,不要顾虑右方的空档,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在击球时拍面稍前倾,球拍面对正前方,在下降期击球,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3、横板侧身位正手位加转弧圈球。
横板侧身位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直板基本相似,身体的侧向角度较大,球拍外展,步伐要及时到位,要大胆侧身,移动位置,不要顾虑右方的空档,否则会影响发力和准确。拍面稍前倾,在下降期击球,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横板侧身位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与拉斜线相似,身体的侧向角度相对要小,步伐要及时到位,拍面接近垂直或稍前倾,在下降期击球,球拍面对正前方,摩擦球体的中部或者中部偏上的位置,发力方向以向上为主,略带向前。
4、横板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横板反手拉斜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腹内收,肘关节略向前,曲腕拍下垂,拍面前倾,球拍面对斜前方,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上挥动,接触球的中上部,发力的刹那,手腕迅速向前向上转动,两腿向上蹬伸以辅助发力。
横板反手拉直线加转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球拍引至腹部下方,拍面前倾,在高点期或下降前期击球,球拍面对正前方,前臂迅速向上挥动,接触球的中上部,以向上摩擦为主,略带向前发力。
<<侧旋弧圈球>>
---------------------------------------------------------------------
1、直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直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重心放在右脚上,向右后下方引拍,拍面保持垂直,手臂由右后向侧外再向右上作弧形运动,在来球的下降期,接触球的中部,向左侧上部摩擦,使球产生侧旋效果,身体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借助腰髋的转动辅助发力。
2、横板正手拉侧旋弧圈球。
侧旋弧圈球的特点是第一弧线向对方右侧偏折,第二弧线急速向右侧下滑落,对方不易回接
--------------------------------------------------------------------
三种弧圈球动作的区别:前冲弧圈球是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加转弧圈球是向上发力为主略带向前、侧旋弧圈球是从球体外侧向内勾拉,向前上发力。
当拍面向上摩擦乒乓球时,就打出了弧圈。弧圈其实是种上旋球,威力极大。因为普通的侧旋球,旋转轴是竖直的,而弧圈球就切在轴上,所以可以破解侧旋。
其实无论是什么打法,球的效果就是速度和旋转两种程度的叠加。最高明的接法,永远都是利用别人的速度或者旋转。可是我们一般都不这么做,因为乒乓球怎么说也是一种运动,出汗是目的之一,所以我们都喜欢加大力去击球。
弧圈作为高水平运动员的必备技能之一,只要勤加练习,都能学会。
平时正手击球时把拍面有意识地往下压一点,就能慢慢磨出弧圈的感觉来。
削球和旋转球,越用力在加强手的拧,多练练就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