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冬,当时作者寓居夔州西阁。诗中前四句写景,尤其是第三、四句写得气势磅礴,境界开阔,历来视为名句。五、六两句写闻野哭之声,想到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心情十分沉重。最后两句写诸葛亮和公孙述同样埋黄土,贤愚不分,联想到自己漂泊落寞,真是愁肠满怀。全诗写得悲壮沉重,为杜甫七律的名篇之一。苏东坡评这首诗为“七言之伟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