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其实描写的就是历史上的牛兆濂先生,牛兆濂确实同白鹿原中所讲的一样,有大才却只是个举人,这是因为牛兆濂在第一次参加科举时,因父亲突然病逝牛兆濂没能赶得上科考,之后牛兆濂继续求学之后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在《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只是举人。
在《白鹿原》朱先生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小小的村落在朱先生似乎无所不知,就连东家丢只鸡、西家少只鹅,都能算得出来丢在哪里少在哪里,预测天气帮助村民保持收成这样一个人却仅仅是个秀才这确实会让人想不通。朱先生之所以会一直只是个举人是因为,在朱先生参加科考的那年父亲病逝,这对朱先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朱先生错过了科考,当时的巡抚看中朱先生的才华,但是朱先生淡泊名利,拒绝了巡抚的提携,因此有大才的朱先生到最后还只是个举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先生其实在现实中是有历史原型的,那就是牛兆濂先生,牛兆濂作为清末举人,同朱先生有着一样的人生经历,这才让人确定朱先生就是牛兆濂。牛兆濂在22岁时因为父亲病逝,留在家中守孝侍奉母亲导致错过了科考,也因为错过科考牛兆濂险些被夺取举人的身份,但是经巡抚求情牛兆濂保住了举人的身份。
历史中的牛兆濂一心为国为民,在百姓陷入苦难时牛兆濂开仓赈灾,站在抵制鸦片的最前线,这些都应被世人铭记,因此在《白鹿原》朱先生这个人物塑造过程中,陈忠实大量阅读关于牛兆濂的相关历史,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朱先生。
因为他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进一步去考取功名,一方面是家中没有财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父亲去世。
朱先生有如此大的学问,到头来只是一个举人是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因为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的缘故。
当时是朱先生即将赴京参加进士科考之际,父亲病逝,为守孝奉母,不赴公车,所以最后只是一个举人而已。
也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还有他周围的环境,即将赴京参加进士科考之际,父亲病逝,为守孝奉母,最终也只是个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