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的目
(1)掌握粘土岩的观察和描述内容。
(2)认识粘土及粘土岩主要类型。
(3)学习和了解粘土矿物的几种鉴定方法。
二、实习内容
鉴定和描述粘土和粘土岩;学习定名方法;学习用染色法鉴定粘土矿物。
三、粘土和粘土岩的鉴定和描述
粘土和粘土岩的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岩石颗粒很细,50%以上颗粒的粒度小于0.005 mm(<0.004 mm或>8φ)。根据以上特征,从手标本和显微镜下鉴定粘土岩并不困难,但若准确鉴定粘土矿物成分还需采用一系列特殊的鉴定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法、薄膜油浸法、染色法、热分析法。
1.标本鉴定和描述内容
(1)描述岩石的颜色
粘土岩的颜色是粘土矿物和混入成分以及沉积-后生作用阶段的物理化学环境反映,描述时要分别描述原生色和次生色,命名时类似于碎屑岩,可用复合名称。
(2)描述粘土岩的粒度结构
粘土岩的粒度结构是按粘土质点、粉砂和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的。一般可划分五种类型(表2-1)。
表2-1 按粒度划分粘土质点的结构类型
从泥质结构到砂泥质结构,含砂量增加,颗粒变粗,标本鉴定时可根据岩石粗细程度来区别。
(3)鉴定和描述粘土矿物成分和混入成分
粘土矿物由于细小很难肉眼鉴定,但根据物理性质可以初步鉴定单矿物粘土,常见的如具有遇水体积膨胀性质的为蒙脱石(胶岭石);具有强吸水性而表面粘舌头的为高岭石;具有鳞片状并呈现丝绢光泽者为水云母,绿—橄榄绿色粒状为海绿石等。
混入物成分可根据其颜色和物理性质区别,常见混入物有:硅质者为致密、坚硬;钙质者加稀盐酸起泡;铁质者为红色或褐色;含有机质者为黑色不染手;含炭质者为黑色易染手。
(4)描述粘土矿物集合体形态结构
粘土矿物集合体形态有4种结构:
胶状结构 岩石由凝胶老化形成,可见脱水裂隙和贝壳纹,以及球颗。
豆状结构 岩石中有大于2 mm的豆粒,由粘土矿物组成,一般无同心圆结构。
鲕状结构 由粘土矿物组成的颗粒,小于2 mm,且具同心圆结构,其成分可混有铁质和有机质等。
碎屑结构 未固结的粘土,破碎后又被粘土胶结。
(5)描述粘土岩的构造
粘土岩常见构造为水平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沿水平层理裂开的页理构造。具页理构造的粘土岩称页岩。不具上述构造的为块状构造岩石,称泥岩。
(6)描述所含生物化石的种类和特征
(7)定名
按固结程度和页理发育程度定名为基本名称,其他成分按少前多后的原则补充命名。名称包括:岩石颜色+粒度结构+混入物成分+粘土成分+固结程度名称。对某一岩石不一定各方面均具备,如紫红色砂质泥岩。
2.薄片鉴定和描述
在标本鉴定的基础上详细鉴定成分、显微结构和构造。
(1)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
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常见粘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胶岭石)、水云母、海绿石等,主要根据光学性质进行鉴定。
高岭石 无色透明,有时具淡粉色,细小鳞片状晶体,集合体呈蠕虫状、书页状或放射状,呈正低突起,干涉色为一级灰白,解理呈近平行消光。
蒙脱石(胶岭石)无色透明,有时呈淡粉红色,细小鳞片状,为负低突起,干涉色一级末至二级初,为低突起。
水云母 无色透明,有时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正低突起,双折射率较高,最高干涉色可达二级末,呈细小鳞片状集合体,片状集合体也可呈蠕虫状晶体,近平行消光。与白云母区别在于光轴角较小,与高岭石区别在于双折射率较强,与蒙脱石区别在于为正低突起。
海绿石 绿色、浅绿、黄绿或橄榄绿色,为单晶时可见黄绿—绿的多色性,但多为细小晶粒集合体,多色性不明显,并呈集合偏光现象(即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物台时,切面始终明亮)。正中—低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二级,多因本身颜色影响,而仍呈绿色。呈圆状、肾状。
除粘土矿物外还应鉴定和描述混入的砂和粉砂的成分和含量,以及其他混入物的成分和含量。
(2)鉴定岩石结构特征
根据结晶程度分为4级:
非晶质结构 不显光性,如水铝英石质岩石。
隐晶质结构 可见微显光性。
显晶质结构 可见细小粒状、鳞片状、纤状结构。
粗晶结构 经重结晶后形成较大晶体,如高岭石重结晶成蠕虫状晶体。
(3)粘土矿物的观察
观察粘土矿物集合体形状的内部构造和物质组成,如鲕状、豆状的同心圆有无和层数多少及组成成分等。
(4)观察和描述显微构造
鳞片构造 细小鳞片状粘土矿物无方向性排列。
毡状构造 由细长纤维状粘土矿物交织而成。正交偏光下,呈交错消光。
定向构造 片状粘土矿物交织排列呈格子状,因此可见格子状消光。
(5)定名
定名时按手标本要求,另外可适当加上特征的结构构造。
四、染色法鉴定粘土矿物
由于粘土矿物具有吸附性(或吸收性),但是各种粘土矿物对不同的有机色剂吸附能力是不同的,而且某些矿物吸附色剂后并可使溶液变色,因此,可应用有机色剂对粘土矿物的染色现象来鉴定粘土矿物,这种方法称染色法。染色法鉴定粘土与其他方法比较起来最简便,而且成本低,对单矿物粘土鉴定比较准确。
染色法操作步骤如下:
1.有机色剂的配制
常用的有机色剂有亚甲基蓝、盐酸联苯铵的饱和溶液。其配制方法如下:
(1)亚甲基蓝溶液(简称MГ):将10 mg亚甲基蓝溶于1000 mL的蒸馏水中,即成为0.001%浓度的亚甲基蓝的淡蓝色溶液。
(2)盐酸联苯铵的饱和溶液(简称Б):将0.5 g盐酸联苯铵溶于500 mL蒸馏水中,可加热50℃使之溶解,待冷却后滤出呈无色溶液。
(3)二氨基偶氮苯溶液(简称c),也称桔橙:将100 mg二氨基偶氮苯溶于1000 mL蒸馏水中,即得橙色二氨基偶氮苯溶液。
(4)饱和KCl溶液。
2.制备粘土悬浮液
取样品约0.5 g,在玻璃钵中用水微浸透并调成糊状,研磨数分钟,使颗粒充分分散开,移至大烧杯中,加水稀释,搅动使成悬浮液,静置待用。
3.染色
(1)用吸管吸取粘土悬浮液于4个试管中,每个试管中放入10 mL。
(2)在1和2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在2试管中加两滴饱和KCl溶液,在3试管中加入等量盐酸联苯铵溶液,在4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二氨基偶氮苯溶液,然后摇匀,静置一昼夜(或更长)。
(3)观察和记录染色结果:首先观察和记录沉淀物的着色情况、所呈颜色和鲜明纯净程度,颜色鲜纯净者为单矿物粘土,颜色灰暗混杂者为多杂质粘土。还要注意颜色是否均一。其次观察和记录沉淀物特征,重点观察加亚甲基蓝的两个试管中沉淀物是呈致密状或呈凝胶状。再次观察悬浮液的透明度。
4.粘土矿物染色结果的解释
主要是根据染色结果对照已知矿物染色鉴定表,查证未知矿物的成分(表2-2)。
表2-2 粘土矿物和某些泥级非粘土矿物着色结果
五、实习报告
选1~2块标本进行岩石的鉴定并提交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一定要文字清楚,简明扼要,定名准确。
复习题
(1)在手标本上如何区分粉砂岩和泥质岩类?
(2)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哪几种类型?试述粘土矿物的晶体构造特点。
(3)试述伊利石粘土岩、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的一般特征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