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分封制和汉初郡国并行制中的封国有什么区别

2025-03-30 20:35: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后果不同:(1)西周的分封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对周边地区威慑力的作用,但随着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乃至追求统一的进程而宣告破产。(2)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在各地建立王国,在地方形成郡国并行的局面。随着王国实力的增强,分封的同姓王族权利大于地方势力逐渐威胁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刘邦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是为了维护西汉中央政权的稳定,但却给子孙留下了严重的后患。

2.两者分封的内容措施不同:(1)分封可封异姓王且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2)西汉初年的分国制只分同姓诸侯且王国相对独立,掌握行政、财政、军事等大权几乎是“国中之国”。
3.意义不同:(1)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社会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2)西汉的分国制是刘邦吸取秦亡经验分封同姓诸侯企图以此巩固刘姓天下,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的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最后,导致了“七国之乱”。
4.作用影响不同:(1)分封制的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2)汉初政权推行郡国并行制,扩大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中央政府对地方事务不多加干涉,也是当时无为而治的表现形式。其时的郡国并行制,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特别是诸侯王在国内有治民和财政自主权,大大加强了各国政权发展本地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中央和王国直接统治范围的相对缩小,有利于统治阶级把握各地的风土民情,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生产,从而推动整个西汉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然,汉初分封王国、侯国制度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主要是增加了大批食利阶层,而且,汉初封建诸侯,广其疆域,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这无疑是导致地方分裂的一个因素。但不能因此否定在汉初特定历史环境中,这一政治经济体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回答2: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应的是郡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