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尽管每个儿童心理发展经历的阶段、或发展变化的模式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每个儿童心理发展速度、心理发展最后达到的水平、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特点并不相同。有的儿童外向、热情、喜爱交际,有的儿童则是内向、冷漠、讨厌与人交往,有的儿童擅长音乐绘画,有的儿童喜欢数学物理,善于抽象的思考,有的儿童攻击性很强,有的儿童乐于助人,有的软弱自卑,有的孤傲自负等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用一把尺子衡量同年龄的每个儿童,用一个模式来培养每一个儿童。学校成了工厂,教师成了操作工,学生成了流水线上一个个相同的产品。这就说明教师不能像对待流水线上面的产品一样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个体,需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心理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心理的个别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例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个体身上形成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点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事实表明,如自信大胆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反之对自己没有信心,内向的孩子则在各方面都不是很出色,做什么事情都是缩手缩脚。
我是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在幼儿园实习三个月的新教师,面对35名幼儿,也需要慢慢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进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1】幼儿学习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通常表现在平时的课堂上.
我们班上有一名幼儿,每次上绘画课,老师讲完以后,该小朋友自己动手开始画了,有一个小朋友总是东张西望的,心不在焉的坐着不画,我走近他,蹲下来低声询问:“小朋友,你怎么不画呀?”他眉头一皱说道:“老师,我不会呀。”我又追问他:“老师不是刚刚讲过了吗?别的小朋友都在画呀,你有没有听吗?”他说:“听了的。” 个别幼儿的学习心理差异不同,表现也不同。
当然我们班手工课上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到了小朋友动手制作手工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坐着不做,我问她:“你怎么不做呀!”她说:“我不会”。我说:“刚刚上手工课老师还叫你起来回答问题呢,你一定会做的很漂亮,做给老师看看好不好?”她总是遮遮挡挡的,根据这个小朋友学习心理差异方面,我觉得她肯定有想法,但是她不善于表达,需要老师去引导。
【2】在学习心理差异方面的因材施教应该可以有以下做法:
1.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进行观察,我们幼儿老师要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还要经常给予自信心;如在问问题的时候,可把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抛给一些胆小没有自信的幼儿,在他们回答的好的基础上,可以让其他幼儿学说,这样很大力度的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幼儿从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那就必须在改造性格上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懒惰、贪玩,那么除了帮助他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要与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好好听课。
2.寻找每个幼儿尤其是寻找较调皮或是性格内向的孩子的优缺点,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使幼儿具备良好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同时积极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尝试成功的乐趣。
3.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或是组织一次小讨论,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以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比如上次的手工课上的那个说我不会做的小朋友,我根据情况同样观察过她,但是发现个别差异不同,她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幼儿,每次上课都仔细听,但是为什么不制作出来自己想做的呢?我中午休息的时候,和班主任聊幼儿无意间说起这件事情,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原来这个小朋友手工总是弄得坏坏的,老师批评了她,因为怕批评有了阴影,没有了信心。根据个别差异我想出来一个因材施教的一个想法。一次,在制作颠倒房子的活动中,我发现她开始制作了,但做得不好并且有点坏,一幅折得很美的小花形状在上面到处是撕坏的,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紧张地用双手遮住手工,双眼害怕的看着我,我知道她是不想让我看见她做的,怕又被批评,收的时我又向往常一样一个一个地收起来,可是经验告诉我,这时侯不能去批评他,要找出她好的地方去表扬和鼓励他,这样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最怕老师批评他。于是,我就说:“谁谁小朋友的手工有进步了,你们看她做的小花多好看呀!”听了我的表扬和鼓励,她高兴地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又说:“但就是有点撕坏了,希望你以后做得更好一点,不要坏了好吗?”以后,每次在制作之前我就先提醒她,注意手工的完美,采取有目的地引导,少批评……经过一段时间因材施教,这名幼儿在手工课上已经很有信心了,在手工这方面进步很大。
4.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的过程中,目的是要达到利于幼儿个性充分发展,又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信自尊、有进取心、乐于合作的良好个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来进行教育。一个好潜力的幼儿,如果对此不因材施教,他的各方面能力额也很难提高。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应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上面这个事例我发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对幼儿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做一个有心人,仔细关注幼儿的心理差异,再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优势进行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