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区别是什么?

2025-04-06 17:11: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式量44.01,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气,也称碳酸酐或碳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于制造烟雾。 二氧化碳不参与燃烧,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也被用作灭火剂。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克/升,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临界温度31.1℃。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二氧化碳可用于制造碳酸氢铵、小苏打、纯碱、尿素、铅白颜料、饮料、灭火器以及铸钢件的淬火。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约占总体积的0.03%,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4%。实验室中常用盐酸跟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或酿酒的发酵气中来获得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被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遍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约3600倍。因此,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同时,由于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正常解离,使血液的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在一氧化碳含量较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铁结合,从而抑制组织细胞的呼吸过程,阻碍其对氧的利用。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中毒时先感觉疲倦乏力,继之发生一系列的全身症状。 由于一氧化碳没有颜色和气味,与空气的密度接近,因此,生活中应警惕一氧化碳中毒。例如,使用煤炉或煤气灶要注意室内通风,以排出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有些气体燃料中含有一氧化碳,因此,漏气的管道既可引起着火,也可能引起中毒。汽车的尾气和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都含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主要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及接触时间有关。当体积分数为0.02%时,2 h~3 h 可出现症状;体积分数为0.08%时,2 h 可昏迷;如体积分数再高,危险性则更大。 轻微中毒者,应吸收大量新鲜空气或进行人工呼吸。医疗上常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与亚甲基蓝的键合比碳氧血红蛋白更牢固,从而有利于一氧化碳转向亚甲基蓝而释放出血红蛋白,使人体恢复正常呼吸作用。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