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韩信要投靠刘邦,他不是项羽麾下的人吗?

2025-04-14 17:47: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韩信,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将军,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年轻时曾受“胯下之辱”。关于韩信,无需多说,堪称军神,在刘邦麾下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拔寨,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众所周知,韩信本事项羽麾下的人,之所以投靠刘邦是因为在项羽一方始终得不到重用,无法施展其报复,但是,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怎么说呢?韩信此人,抱负极大,志在将帅,兵锋突起的时代来临,可谓是施展抱负的机遇,然而韩信又并非呼风唤雨的领袖人物,他并不想直接揭竿而起,他最希望的事情是加入一方阵营,拥有一个可以一展抱负的平台。他也加入了项梁军,从军以后,韩信几乎参加了项梁军的每一次战斗,攻占彭城击败秦嘉,援救东阿大败章邯,再战濮阳截断秦军,他都是亲历者。韩信乘着项梁军的顺风船,一路征战杀敌,在实战中成长起来。

按理来说,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应该是符合他的心意的,尤其是巨鹿之战,项羽的骁勇令人胆寒,但是,韩信为何最终还是离开了呢,其一,无需多说,韩信有大抱负,但在项羽阵营却始终得不到重要,一腔抱负无处施展,这确实让他很是苦恼。但是,原因又岂会如此简单呢?

这就要说到几件事情了:二世三年八月,项羽任命秦降将司马欣为上将,驱使二十万新降秦军同行进攻关中,韩信以为不妥,项羽听不进去,果然不出其所料,汉元年十一月,联军行进到新安,新降的秦军出现不稳的动向,项羽与英布和蒲将军密谋坑杀秦军,韩信再次劝谏,项羽依旧不听,这让韩信已经有些失望了。

然而真正让韩信萌生退意的实在鸿门宴这件事情上。韩信当时是执戟郎中,也是轻身经历了这件事情的。刀光剑影的酒席上,项羽却生出幼稚的不忍之情,而夺天下者岂能如此优柔寡断?唯有范增是真正的智者,但他的话却未能被项羽采纳。这件事情之后,韩信深深地感觉到项羽虽然骁勇且义气,却对堪称英豪,但却缺少争霸天下的王者之才。

而反观刘邦,地痞流氓一个,但却也有些义气,所以身边的人愿意跟着他起事,同事在生死存亡之时他的狠辣也确实和果决也确实让它更适合成为乱世中的枭雄。而相比之下项羽虽拥有数倍于刘邦的实力,单就他本人来说,却比刘邦差的太多,终究不能成大事,所以韩信才会果断的选择弱势的刘邦。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