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医是产生发展并传承于中国本土的医学。医学是用来防病的,也是用来治病的。防病的是养生手段,治病的是医学方法。防病与治病是中医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
中医的最古老的理论经典荟萃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素问》讲了阴阳五行以及五运六气等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对一些病证的解释,及一些治病的方法;《灵枢》也称针经,是讲用九针的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同时阐明了经脉的走向与脏腑归属,以及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这是中医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经脉脏腑营卫气血这套认识,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一切养生治病方法,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中医最权威的实践方法集成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建立在六气辩证体系之下的,破解一切外感内伤疾病传变规律的方药集解。仲景云: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如实之言也。
疾病分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内伤病由内及外由深出浅。
外感病以外散为愈,内伤病以内消为愈;
外感至下利不止为危,内伤至外疮不敛为危。
外感病偏于形气,用药可治;
内伤病偏于精神,非心不医。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内侵为外感,饮食劳倦五性七情偏颇所致为内伤,又有跌打虫兽所伤等不内不外之专科,一切疾病总共不过这或内、或外、或不内不外三种。
针灸,汤药,推拿,按摩,点穴,拉筋,拍打,刮痧,拔罐,皆是中医治病之手段。移情、化性,七情克制,皆是解郁舒愤排遣释放烦恼嗔恨之良方。
中医治病,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养生从中立本,治病以平为期。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此平衡点即养生根本之一中字。
同一套理论体系,由于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每个人的见解观点可能都会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正如盲人摸象。但这所有观点汇聚在一起则正好构成了一头完整的大象,只要不偏执于自己的所见,在认同大象无形的基础上,每个观察者都能起到一得之见的作用。
以上文字节选自三七先生《复泰草堂医论选》。
说到底,中医从哪来的呢?可以说是从黄帝内经上发展来的,那么《内经》又是从哪来的呢?应该是从《易经》上来的,什么五行,阴阳啊都脱离不了易经。所以中医一开始不是教人怎么治病的而是教人怎么养生的,也就是楼上说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病。从中医里面的气功引导术就可以看出一点。治病只不过是中医附带的一些东西而已。但是现在的中医真的是。。。。。。。
越是实践中医的生活方式,我越是体会到,中医不但是关乎生命与健康的学问,更是关于人生幸福的学问。中医里不但有找回健康的方法,还有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帮助我们祛除人生烦恼和痛苦的秘诀。
小犀牛健康家致力于为国人提供健康的生活服务,线下中医馆业务涵盖中医问诊、理疗推拿、犀牛美孕、音乐茶咖、养生冥想等多维度健康生活空间,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的“主心骨”。
中医历史悠久,古代都是通过中医调理身体,关注问止中医。